词典 主君 主君的意思
zhǔjūn

主君

简体主君
繁体
拼音zhǔ jūn
注音ㄓㄨˇ ㄐㄩ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ǔ,(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组词】: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组词】:君主。主上。(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组词】:主张。主见。主意。主义。(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组词】: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组词】: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6) 预示。【组词】:早霞主雨。(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组词】:木主。神主。(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9) 姓。

jūn,(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组词】: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2) 古代的封号。【组词】: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3) 对对方的尊称。【组词】:张君。诸君。

基本含义

指君主、国家的统治者。也用来比喻掌握实权、有支配地位的人。

主君的意思

主君 [zhǔ jūn]

1. 对一国之主的称呼。

2. 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3. 对卿大夫的称呼。

4. 对一家之主的称呼。

5. 对人的敬称。

7. 道家谓根本。

主君 引证解释

⒈ 对一国之主的称呼。

《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唐 元结 《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⒉ 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
《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
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则主国之君不亲自饗食以接宾。”

⒊ 对卿大夫的称呼。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齐侯 使 高张 来唁公,称主君。”
杜预 注:“比公於大夫。”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 絺疵 云﹞某奉主人令,着我去请三家( 韩、魏、赵 )主君,来赴 兰臺 之宴。”

⒋ 对一家之主的称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故 素 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⒌ 对人的敬称。

《史记·苏秦列传》:“﹝ 韩王 ﹞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今主君( 苏秦 )詔以 赵王 之教,敬奉社稷以从。’”
司马贞 索隐:“礼,卿大夫称主。今嘉 苏子 合从诸侯,褒而美之,故称曰主。”

⒍ 道家谓根本。

《参同契》上篇:“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
袁仁林 注:“倡先首动,则迷失柔顺之轨;居后处静,乃得阳之主也。”


主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主君释义:⒈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唐 元结《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唐 李商隐《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⒉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
    • 2.
      公族释义:⒈诸侯或君王的同族。《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毛 传:“公族,公属。”郑玄 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隋书·嗣王集传》:“帝不忍加诛,乃下詔曰:‘……虽復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明史·镇平王有爌传》:“﹝ 朱有爌 ﹞又採歷代公族贤者,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作《贤王传》若干卷。”章炳麟《秦政记》:“六国公族散处閭巷之间,秦 以守法,不假以虚惠结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庙,情也。”⒉指公族
    • 3.
      公行释义:⒈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⒉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晋 於是
    • 4.
      徧礼释义:⒈普遍礼聘。 《墨子·鲁问》:“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皮币,卑辞令,亟徧礼四邻诸侯,敺国而以事 齐,患可救也。”⒉一一礼拜。唐 皇甫冉《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诗:“徧礼南朝寺,焚香古像前。”《清史稿·仁宗纪》:“嘉庆 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举行内禪,上侍 高宗 徧礼於堂子、奉先殿、寿皇殿。”
    • 5.
      愧厉释义:使有所愧而自勉之。 《礼记·聘义》:“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
    • 6.
      旺气释义:⒈好运;兴旺的气运。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吴峤精明天文》:“时 煬帝 元年,﹝ 吴嶠 ﹞过 鄴中 告其令曰:‘中星不守太微,主君有嫌,而旺气流萃於 秦 地。’”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有人来问宗和祖,四百年前旺气家。”《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奎星犯太白,不利於 四川。”⒉兴旺的气势。姚雪垠《长夜》二七:“两座围子虽然远不如前 清 末年和 民国 初年的旺气,但房子还保存有十之七八。”⒊旺盛的生命力、活力。康濯《春种秋收·公社的秧苗》:“﹝ 杨万林 ﹞个儿墩墩实实的,身
    • 7.
      杀畜活人释义:⒈词目:杀畜活人发音:shā chù huó rén原文:赵简子。⒉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⒊处广门之官,夜款门。⒋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⒌,不得则死。
    • 8.
      毁瘁释义:⒈谓直谏君主之过。《慎子·知忠》:“比干、子胥 之忠,而毁瘁主君於闇墨之中,遂染溺灭名而死。”⒉指居丧过哀而憔悴。汉 蔡邕《陈太丘碑》:“元方 在丧毁瘁,消形呕血。”《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祥 隐居三十餘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毁瘁,杖而后起。”⒊泛指因劳苦而憔悴。《后汉书·党锢传·夏馥》:“﹝ 夏馥 ﹞隐匿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
    • 9.
      车逆释义:用车迎迓。《周礼·秋官·司仪》:“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车逆拜辱,三揖,三辞,拜受,车送,三还,再拜。”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车逆,主人以车迎宾於舘也。”
    • 10.
      骊珠释义:⒈宝珠。 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唐 温庭筠《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明 刘兑《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清 卓尔堪《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⒉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唐 元稹《赠童子郎》诗:“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
    • 11.
      骑士道释义:最初所谓的骑士道,就是为了达成守护主君义务的事情以今天的标准。 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

主君(zhuj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主君是什么意思 主君读音 怎么读 主君,拼音是zhǔ jūn,主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主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