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葬 [gǎi zàng]
1. 另择墓地安葬。
改葬 引证解释
⒈ 另择墓地安葬。
引《仪礼·丧服》:“改葬,緦。”
郑玄 注:“言改葬者,明棺物毁败,改设之,如葬时也。”
《南史·袁顗传》:“明帝 忿 顗(袁顗 )违叛,流尸於 江,弟子 彖 收瘞於 石头 后冈。 后废帝 即位,方得改葬。”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改葬》:“改葬起於 文王 也。然古人改葬,葢出於不得已……后世以迁就风水,轻动祖宗之体魄,谬矣。”
鲁迅 《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法国 的文艺家,这样的仗义执言的举动是常有的:较远,则如 左拉 为 德来孚斯 打不平, 法朗士 当 左拉 改葬时候的讲演。”
国语词典
改葬 [gǎi zàng]
⒈ 放弃原先已安葬的墓地,而迁葬于别处。
引《左传·隐公元年》:「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
改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会葬释义:⒈参加葬礼;会合送葬。《左传·隐公元年》:“惠公 之薨也,有 宋 师,太子少,葬故有闕,是以改葬。卫侯 来会葬。”《后汉书·杨赐传》:“公卿已下会葬。”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祭品象物,多难指名,会葬者盖相摩。”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唐文宗 令全部宦官去会葬,郑注 纵亲兵杀死全部宦官。”⒉合葬。《史记·吕不韦列传》:“始皇 十九年,太后薨,諡为 帝太后,与 庄襄王 会葬 茝阳。”
- 2.
假葬释义:亦作“假塟”。谓暂时浅埋以待改葬。《三国志·魏志·曹休传》:“休 年十餘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南朝 梁 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天监 二年亡,年三十四,仍假葬焉。”清 顾炎武《日知录·假葬》:“晋武帝 太康 中,前太子洗马 郄詵,寄止卫国文学讲堂十餘年,母亡,不致丧归,便於堂北壁外下棺,谓之假葬。”清 袁枚《随园随笔·典礼》:“《仪礼·士丧礼》之‘肂’即假塟也,谓先掘地揜棺使人不见也。然三月而塟,则殊亦不久。”
- 3.
千人聚释义:陵园名。《汉书·外戚传上·孝武卫皇后》“宣帝 立,乃改葬 卫后”唐 颜师古 注:“葬在 杜门 外大道东,以倡优杂伎千人乐其园,故号 千人聚。其地在今 长安 城内,金城坊 西北隅是。”宋 陈师道《离頴》诗:“河市 千人聚,寒江百丈牵。”宋 陈师道《还里》诗:“向来 千人聚,一老独徜徉。”
- 4.
吉壤释义:⒈旧指风水好的坟地。 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大峪山用舍》:“十七年十二月,章圣太后 崩。上忽下詔,迁 显陵 梓宫改葬於北。六飞亲閲,得吉壤於 天寿山 之大峪。”清 昭槤《啸亭杂录·亲定陵寝》:“后有善青乌者,视邱惊曰:‘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清史稿·礼志十一》:“自 世宗 亲营 泰陵 吉壤,工需动用内帑,并諭毋建石像,惜人力。”⒉犹良田沃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植桑榆》:“遥望其处,鬱鬱葱葱,翠云盘结,居然旺气所钟,不亦名区吉壤哉。”
- 5.
同符释义:与……相合;相合。《文选·扬雄<甘泉赋>》:“同符三皇,録功五帝。”李善 注引 文颖 曰:“符,合也。”《东观汉记·马援传》:“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 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南史·袁湛袁粲等传论》:“昔 王经 峻节,既被旌於 晋 世,粲 之贞固,亦改葬於 齐 朝,其激厉之方,异代同符者矣。”清 叶廷琯《吹网录·两浙金石之名》:“木夫 此説,见其年谱中,正与 君谦 先后同符。”
- 6.
宰木释义:坟墓上的树木。 语出《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 怒曰:‘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何休 注:“宰,冢也。”宋 黄庭坚《奉答谢公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谢公 遂如此,宰木已三霜。”明 李东阳《锺御史同追挽诗》:“五夜 虞渊 终见日,百年宰木再回春。”清 赵翼《岳忠武墓》诗:“宰木苍苍向南拱,此是改葬 祁连 塚。”
- 7.
寄厝释义:暂时停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
- 8.
岳坟释义:宋 岳飞 的坟墓。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边 岳王庙 内。岳飞 被害后,狱卒 隗顺 潜负其尸,葬于九曲丛祠旁。隆兴 元年(公元1163年),宋孝宗 即位后,以礼改葬其遗骸于此。墓左侧有其子 岳云 墓。墓阙下有陷害 岳飞 的 秦桧、王氏(桧 妻)、张俊、万俟卨 四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1979年曾经全面整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郁达夫《谒岳坟》诗:“拂柳穿堤到 岳坟,坟前犹绕阵头云。”
- 9.
岳飞庙释义:民间习称“岳王庙”。 宋 代名将 岳飞 的祠庙。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畔 栖霞岭 下。南宋 隆兴 元年(1163年),孝宗 即位,岳飞 之冤昭雪,改葬遗骸于此。嘉定 十四年(1221年),改北山 智果院 为祠庙,即今之 岳王庙。现存建筑系 清 代以后陆续重建,1979年曾全面整修。为古今重要名胜。又 河南省 汤阴县 亦有 岳飞庙。在 汤阴 县城西南隅。建于 明 初,历经修葺,建筑群面积达四千平方米。庙内有正殿、寝殿,周围有 岳云殿、四子殿、孝娥殿、岳珂殿、三代祠 等建筑,并保存有刻石一百四十余方。今为
- 10.
拾骨释义:谓收拾遗骨改葬。南朝 梁 江淹《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輟鑊歛火,吹魂拾骨。”《隋书·地理志下》:“始死,即出尸於中庭,不留室内。敛毕,送至山中,以十三年为限。先择吉日,改入小棺,谓之拾骨。”
- 11.
改殡释义:改葬。
- 12.
改窆释义:改葬。
- 13.
斩衰释义:亦作“斩縗”。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制三年。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均服斩衰。先 秦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亦服斩衰。《周礼·春官·司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汉书·霍光传》:“昌邑王 典丧,服斩縗,亡悲哀之心。”唐 韩愈《改葬服议》:“若主人当服斩衰,其餘亲各服其服。”《新五代史·唐明宗纪》:“皇帝即位于柩前,易斩縗以衮冕。”阿英《洪宣娇》:“朝贵 战死,宣娇 斩衰谕士卒,代将其兵,得不溃。”
- 14.
更葬释义:改葬。
- 15.
曾门释义:即曾祖。唐 杨休烈《比丘尼惠源志铭》:“曾门 梁孝明皇帝。”《新唐书·孝友传·程袁师》:“改葬曾门以来,閲二十年乃毕。”清 袁枚《随园随笔·称谓》:“曾祖称曾门,亦称曾父。”参见“曾祖”。
- 16.
枯柴释义:干柴。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乃取蒙衝鬭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繫於其尾。”金 元好问《清明日改葬阿辛》诗:“孟郊 老作枯柴立,可待吟诗哭杏殤。”
- 17.
浮厝释义:暂时把灵柩停放在地面上,周围用砖石等砌起来掩盖,以待改葬。
- 18.
滞魄释义:旧谓游荡而无所依归的魂魄。 宋 洪迈《夷坚乙志·蜀州女子》:“妾本 汉州 段 家女……不幸以颜色见宠於主人,为主母生瘞于地下,閲数年矣,非 苏公 改葬,当为滞魄。”明 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幽途渺渺,滞魄沉沉,谁与招魂。”
- 19.
王母释义:⒈祖母。《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南史·宋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岂得以荒耄之王母,等行路之深讎。”清 刘大櫆《乡饮大宾金君传》:“﹝君﹞尝以王母葬地不吉,遂极青鸟之书,卒得改葬如吉卜。”⒉称上古时代的女首领。《易·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王弼 注:“母者,处内而成德者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这王母二字并不是祖母,也不是王与母,更不是所谓 西王母,应该就是女酋长。”⒊神话传说中一个地位崇高的女神。汉 张衡《思玄赋》:“聘 王母 於 银臺 兮
- 20.
瘖疾释义: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说话的病症。《北史·齐安乐王仁雅传》:“安乐王 仁雅,从小有瘖疾。”《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吴越王 弘俶 归 查文徽 於 唐,文徽 得瘖疾,以工部尚书致仕。”宋 陈亮《喻夫人王氏改葬墓志铭》:“知方 有瘖疾,夫人怜之,亦令得所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