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理问 理问的意思
wèn

理问

简体理问
繁体理問
拼音lǐ wèn
注音ㄌㄧˇ 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ǐ,(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组词】:心理。肌理。条理。事理。(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组词】: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例句】:理科,数理化。理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组词】: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组词】:理睬。答理。(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wèn,(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组词】: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2) 为表关切而询问。【组词】:慰问。问候。问长问短。(3) 审讯,追究。【组词】:审问。问案。唯你是问。(4) 管,干预。【组词】:概不过问。(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例句】:我问他借几本书。(6) 姓。

基本含义

理问指理性思考和询问问题。它强调通过思考和提问来探求真理和解决问题。

理问的意思

理问 [lǐ wèn]

1. 审理,讯问。

3. 官名。元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副理问等官;明清时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

理问 引证解释

⒈ 审理,讯问。

《元史·刑法志一》:“其鬭讼……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从本管理问。”
《水浒传》第二六回:“原来县吏都是与 西门庆 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説;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⒉ 官名。 元 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副理问等官; 明 清 时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

《元史·百官志七》:“理问所,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问二员,从五品。”
《明史·职官志四》:“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
《清史稿·职官志三》:“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省各一人……理问理问,从六品。”
《清史稿·职官志三》:“理问掌推勘刑名。”


国语词典

理问 [lǐ wèn]

⒈ 审理、讯问。

《元史·卷一〇二·刑法志一》:「其斗讼、婚田、良贱、钱债、财产、宗从继绝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从本管理问。」
《水浒传·第二六回》:「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⒉ 职官名。元代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等官,负责检查核验法律实施情况,明朝以后则属布政司直属官员。


理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个性使然释义:你的个性决定了你处理问题时的态度。
    • 2.
      书生气释义:形容某些知识分子对社会缺乏了解,不懂得人情世故,只知道按照书本上的道理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 3.
      代理成本释义:指因代理问题所产生的损失,及为了解决代理问题所发生的成本。
    • 4.
      伦理观释义:人们对于伦理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 5.
      偏听偏言释义:偏:只注重一方面。 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 6.
      偏好释义:⒈恰巧:我正去他家找他,偏好在街上碰见了。 ⒉对某种事物特别爱好:在曲艺中他偏好京韵大鼓。防止凭个人的偏好处理问题。
    • 7.
      克制释义:抑制(多指情感):采取克制的态度。他很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冷静地处理问题。
    • 8.
      公式化释义:⒈指文艺创作中套用某种固定格式来描写现实生活和人物性格的不良倾向。⒉指不针对具体情况而死板地根据某种固定方式处理问题。
    • 9.
      出发释义:⒈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出发日期还没有确定。收拾行装,准备出发。⒉考虑或处理问题时以某一方面为着眼点:从生产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
    • 10.
      副作用释义:⒈药物在防治某 些疾病时发生的不需要的药理作用。 ⒉处理问题时附带产生的不好的后果、影响等。
    • 11.
      务虚释义:在研究和处理问题时,先从政治上、理论上进行讨论,以取得正确的认识。
    • 12.
      参数释义:⒈也叫参变量。在所讨论的某个数学或物理问题中,于给定条件下取固定值的变量。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l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都可以表示为在某个区间内的变量t的函数,那么所得到的方程x=f(t),y=g(t)就叫做该曲线的参数方程,变量t叫做参数。⒉表明任何现象、机构、装置的某种性质的量。如导电率、导热率、膨胀系数等。
    • 13.
      口径释义:⒈器物圆口的直径:这架天文望远镜口径500毫米。⒉泛指要求的规格、性能等:螺钉与螺母的口径不合。⒊比喻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原则:开会统一口径。咱俩说的口径要一致。
    • 14.
      后遗症释义:⒈某种疾病痊愈或主要症状消退之后所遗留下的一些症状。后遗症有的消退得很慢,有的终生不消退。⒉比喻由于做事情或处理问题不认真、不妥善而留下的消极影响。
    • 15.
      处置失当释义:处置失当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适合
    • 16.
      如理问记释义:如理问记佛教术语,瑜伽八十八卷十六页云:复次由五种相,于诸行中,如理问记。
    • 17.
      实事求是释义: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18.
      幼稚病释义:看问题或处理问题简单化,不作深入分析的思想毛病。
    • 19.
      心理调试释义: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受到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和限制,这就要求个体要根据社会信息及时调整自己,有效化解心理矛盾冲突,尽可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使之适应于社会的要求。
    • 20.
      恢恢有余释义:形容技巧高,本领大,处理问题毫不费力。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恢恢:宽广,宽宏。参见〔游刃有余〕

理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个性使然释义:你的个性决定了你处理问题时的态度。
    • 2.
      书生气释义:形容某些知识分子对社会缺乏了解,不懂得人情世故,只知道按照书本上的道理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 3.
      代理成本释义:指因代理问题所产生的损失,及为了解决代理问题所发生的成本。
    • 4.
      伦理观释义:人们对于伦理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 5.
      偏听偏言释义:偏:只注重一方面。 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 6.
      偏好释义:⒈恰巧:我正去他家找他,偏好在街上碰见了。 ⒉对某种事物特别爱好:在曲艺中他偏好京韵大鼓。防止凭个人的偏好处理问题。
    • 7.
      克制释义:抑制(多指情感):采取克制的态度。他很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冷静地处理问题。
    • 8.
      公式化释义:⒈指文艺创作中套用某种固定格式来描写现实生活和人物性格的不良倾向。⒉指不针对具体情况而死板地根据某种固定方式处理问题。
    • 9.
      出发释义:⒈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出发日期还没有确定。收拾行装,准备出发。⒉考虑或处理问题时以某一方面为着眼点:从生产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
    • 10.
      副作用释义:⒈药物在防治某 些疾病时发生的不需要的药理作用。 ⒉处理问题时附带产生的不好的后果、影响等。
    • 11.
      务虚释义:在研究和处理问题时,先从政治上、理论上进行讨论,以取得正确的认识。
    • 12.
      参数释义:⒈也叫参变量。在所讨论的某个数学或物理问题中,于给定条件下取固定值的变量。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l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都可以表示为在某个区间内的变量t的函数,那么所得到的方程x=f(t),y=g(t)就叫做该曲线的参数方程,变量t叫做参数。⒉表明任何现象、机构、装置的某种性质的量。如导电率、导热率、膨胀系数等。
    • 13.
      口径释义:⒈器物圆口的直径:这架天文望远镜口径500毫米。⒉泛指要求的规格、性能等:螺钉与螺母的口径不合。⒊比喻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原则:开会统一口径。咱俩说的口径要一致。
    • 14.
      后遗症释义:⒈某种疾病痊愈或主要症状消退之后所遗留下的一些症状。后遗症有的消退得很慢,有的终生不消退。⒉比喻由于做事情或处理问题不认真、不妥善而留下的消极影响。
    • 15.
      处置失当释义:处置失当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不适合
    • 16.
      如理问记释义:如理问记佛教术语,瑜伽八十八卷十六页云:复次由五种相,于诸行中,如理问记。
    • 17.
      实事求是释义: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18.
      幼稚病释义:看问题或处理问题简单化,不作深入分析的思想毛病。
    • 19.
      心理调试释义: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受到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和限制,这就要求个体要根据社会信息及时调整自己,有效化解心理矛盾冲突,尽可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使之适应于社会的要求。
    • 20.
      恢恢有余释义:形容技巧高,本领大,处理问题毫不费力。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恢恢:宽广,宽宏。参见〔游刃有余〕

理问造句

1.这位党的领导干部,事事都以党的利益为重,处理问题大胆果断,不愧不怍。

2.做领导的要敢于坚持原则,处理问题决不能不置可否。

3.你还年轻,今后的路很长,不能抱着与世无争的态度处理问题。

4.我们观察处理问题,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

5.这样处理问题真是岂有此理!

6.幸灾乐祸!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最基本的心理问题,只有弱者才会去幸灾乐祸。

7.理问题要冷静考虑,不能感情用事。

8.理问题时,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我们不可随意判断。

9.理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灵活性。

10.理问题前,要进行全面调查,不要轻信某些人的片面之词。

11.想要说话有份量那首先得说到点子上去!而且还要多说!最关键的是要多磨练!自己多处理问题。

12.老师依据班委反映的情况,又亲自做了实际调查,才着手处理问题。

13.我提供的情况仅供老师处理问题时作参考。

14.再相处就是居家小事的处理问题了。

15.我认为这样处理问题欠妥当。

16.你怎么能用如此教条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17.我们观察处理问题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18.他处理问题瞻前顾后,非常谨慎。

19.我们要学会理智果断地处理问题,切勿优柔寡断。

20.要精致不要粗糙,做事尽善尽美,考虑问题复杂化,处理问题简单化。

理问(li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理问是什么意思 理问读音 怎么读 理问,拼音是lǐ wèn,理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理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