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和言 和言的意思
yán

和言

简体和言
繁体
拼音hé yán
注音ㄏㄜˊ 一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和谐的言辞,友好的言语

和言的意思

和言 [hé yán]

1. 温和的言辞。

3. 谓舒缓出气以发声。

和言 引证解释

⒈ 温和的言辞。

《梁书·傅岐传》:“岐 即命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天雨花》第二回:“众人但只和言劝,丫环房内秉银灯。”

⒉ 谓舒缓出气以发声。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发喉引声,和言中宫,危言中商,疾言中角,微言中徵、羽。”


和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反躬自问释义:事后反过来问问自己,指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躬:自身。
    • 2.
      咏语释义:吟咏和言说。
    • 3.
      土老帽儿释义:指衣着和言谈举止土气十足的人(含讥讽意)。
    • 4.
      外像释义:⒈谓外治之法。⒉佛教语。指显露、表现在外表上的善恶美丑和言语行动。
    • 5.
      孤悲释义:即在万叶假名时代,日本曾有过直接用汉字来表示“大和言叶”的时期,而在当时“恋”则写作“孤悲”——在爱到来之前孤独地希求着谁的这种感情,并非是与谁的爱或羁绊或约定,仅仅是描写那伫立在遥远的身边的人。
    • 6.
      师言金玉语释义:比喻师尊的谆谆教诲和言辞。
    • 7.
      庸音释义:常音。喻指平庸的文辞和言论。
    • 8.
      形于言色释义:指内心活动表露在脸上和言辞之中。
    • 9.
      形于辞色释义:指内心活动表露在脸上和言辞之中。
    • 10.
      思想极端释义:指思维和正常的人极度不一样,含有贬义的意思。一般就是指那些行为和言辞过激的人。
    • 11.
      政治权利释义:法律规定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游行、示威等自由。
    • 12.
      泛滥释义:⒈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洪水泛滥。泛滥成灾。⒉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不能让错误思想和言行自由泛滥。
    • 13.
      结和释义:媾和言好。《史记·律书》:“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寧北陲,为功多矣。”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奉命受使,结和诸侯,通命达旨,赂往遗来。”《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辽 萧哈里 之亡入 女真 克展部 也,遣其族人 额特勒 结和于 英格。”
    • 14.
      自我防卫释义:自我防卫又称自卫,是当一个人受到他人威胁或人身伤害时,为了阻止其受到利益、精神和言语或者身体本身的伤害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 15.
      色辞释义:神态和言词。
    • 16.
      行峻言厉释义:行:行为;峻:严厉。指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语都非常严厉。
    • 17.
      行言自为释义:行:行为;言:言论。行为和言论都是自己发出的。比喻要自己约束自己。
    • 18.
      词锋释义:犀利的文笔和言辞,好像刀剑的锋芒:词锋锐利。
    • 19.
      身文释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介之推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为?’”本谓人身的文饰,后以“身文”借指人际交往中的礼仪和言语修养。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旧唐书·崔珙传》:“礼乐二事,以为身文。”
    • 20.
      通款释义:⒈亦作“通欵”。 谓与敌方通和言好。《晋书·阳裕载记》:“愿两追前失,通款如初,使国家有 太山 之安,苍生蒙息肩之惠。”《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士诚 原没有统一之志,只此局面已自满足,也要休兵。因遂通款 元 朝。”清 冯桂芬《南韶镇总兵桐城程忠烈公小传》:“咸丰 十一年四月,曾公 国荃 围 安庆,公密通欵,曾公 许之。”郭沫若《孔雀胆》附录《孔雀胆的故事》:“明太祖 以为他们的父亲 段宝,曾经通款,不忍废绝他的后代。”⒉谓互相表达友好之情。清 大汕《海外纪事》卷二:“相对难通欵,人都无姓名。”

和言(he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和言是什么意思 和言读音 怎么读 和言,拼音是hé yán,和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和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