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月 [xī yuè]
1. 傍晚的月亮。
3. 指古代帝王祭月的仪式。
夕月 引证解释
⒈ 傍晚的月亮。
引唐 李白 《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宋 苏轼 《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七:“右伏以星火西流,方岁功之平秩,夕月既望,昭阴德之致隆。”
⒉ 指古代帝王祭月的仪式。
引《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韦昭 注:“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
《周礼·春官·典瑞》“以朝日” 汉 郑玄 注:“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史记·孝武本纪》:“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 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 泰一 如 雍 礼。”
裴駰 集解:“应劭 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东门之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瓚 曰:‘ 汉 仪郊 泰一 时,皇帝平旦出 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便用郊日,不用春、秋也。’”
《北史·周纪下·宣帝》:“八月丙寅,夕月於西郊。”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朝日,嘉旦昼之道也;夕月,嘉莫夜之道也。”
国语词典
夕月 [xī yuè]
⒈ 古代帝王祭月的典礼。
引《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秋八月,夕月于西郊。」
⒉ 黄昏时的月亮。
引唐·李白〈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夕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分之祭释义:古代帝王祭日、月的典礼。《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祭,未尝不身亲其礼。”胡三省 注引 郑玄 曰:“古者,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故曰二分之祭。魏 则朝日以朔,夕月以朏,犹仍古谓之二分之祭。”
- 2.
天刑释义:⒈上天的法则。《国语·周语下》:“上非天刑,下非地德,中非民则……而作之者,必不节矣。”《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韦昭 注:“刑,法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五》:“君纠逖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匪诛殛。”唐 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诗:“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⒉天降的刑罚。唐 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宋 范成大《采菱户》诗:“采菱辛苦似天刑,刺手朱殷鬼质青。”《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説无神则无阴谴,无天刑,一
- 3.
月坛释义:帝王祭月之坛,又称夕月坛。北周 始建,定秋分皇帝祭月于京城西门外,唐 以后历代因之。今月坛在 北京市 阜城门 外 月坛公园。建于 明 嘉靖 九年。宋 苏轼《次韵蒋颖叔·扈从景灵宫》:“道人幽梦晓初还,已觉笙簫下月坛。”参阅《明史·礼志三》、《清史稿·礼志二》。
- 4.
月波释义:⒈指月光。 月光似水,故称。语本《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南朝宋王僧达《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祲,广庭扬月波。”唐李群玉《湘西寺霁夜》诗:“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我铺的这艾叶纹藤席浄,掇过这桃花瓣石枕冷,醉魂儿偏喜月波凉。”⒉蜀中对月的尊称。⒊酒名。
- 5.
玄冕释义:⒈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的礼服。 《周礼·春官·司服》:“祭羣小祀则玄冕。”郑玄 注:“玄者,衣无文,裳刺黻而已,是以谓玄焉。”《礼记·郊特牲》:“玄冕齐戒,鬼神阴阳也。”郑玄 注:“玄冕,祭服也。”《新唐书·车服志》:“玄冕者,蜡祭百神、朝日、夕月之服也。五旒,裳刺黻一章。”⒉泛指黑色官冕。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若此终年,无益国朝……上惭玄冕,俯愧朱紱。”唐 姚合《冬夜书事寄两省阁老》诗:“髮稀岂易胜玄冕,眼暗应难写諫书。”
- 6.
纠虔释义:⒈《国语·鲁语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韦昭注:“纠,恭也;虔,敬也;刑,法也……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后谓察举其罪而慎行天子之法。⒉引申为纠举督正。
- 7.
阳政释义:指宫廷以外的政事,国内政事。 《国语·鲁语下》“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三国 吴 韦昭 注:“言天子与公卿因朝日以修阳政而习地德,因夕月以治阴教而糺天刑。”董增龄 正义:“《昏义》:‘天子理阳道,阳事不得,责见於天,日为之食。’则朝日所修,正指地产之阳德。”《后汉书·五行志三》:“安帝 永初 元年,雨雹。二年,雨雹,大如鸡子。三年,雨雹,大如鴈子,伤稼。刘向 以为雹,阴胁阳也。是时 邓太后 以阴专阳政。”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汉 儒集《礼经》,始阳政阴教,分属帝后。”
- 8.
鲜颷释义:同“鲜飆”。明 宋濂《松风阁记》:“庭宇之松,苍髯奋杰於晨露夕月之中,遇鲜颷过之,冷冷然如鸞凤之鸣,如琴瑟之音。”清 无名氏《巫娥志》:“其音清而和,婉而娇,幽愁而閴寂,似夕露之凄寒蜩,如秋云之乘鲜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