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行尸 行尸的意思
xíngshī

行尸

简体行尸
繁体行屍
拼音xíng shī
注音ㄒㄧㄥˊ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shī,(1) 死人的身体。【组词】: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2) 〔尸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尸素餐,“尸尸误国”。(3)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基本含义

指死人行走,比喻毫无生气或机械地行动。

行尸的意思

行尸 [xíng shī]

1. 亦作“行尸”。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病名。

行尸 引证解释

⒈ 见“行尸”。亦作“行尸”。

⒉ 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

《汉书·王莽传下》:“莽 召问羣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
宋 欧阳修 《辞宣徽使判太原札子》:“殊不知臣心志已衰,精神并耗,虽未伏枕,实一行尸。”
黎元洪 《檄山东文》:“乳臭黄口,则委之以兵权;行尸白髮,则寄之以政柄。”
朱自清 《赠A.S.》诗:“你将为春雷一震,让行尸们惊醒!”

⒊ 病名。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治尸厥方>》“尸厥脉动而无气”注:“形如不病,人有气而脉动失常,名曰行尸。”


行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利患释义:患痢疾。利,通“痢”。《宋书·谢庄传》:“利患数年,遂成痼疾,吸吸惙惙,常如行尸。”
    • 2.
      吸吸释义:⒈摇动或移动的样子。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王逸 注:“吸吸,云动貌也。”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那鞭着远望了吸吸地脑门上跳。”《水浒传》第四二回:“吹的飞砂走石,滚将下来。摇的那殿宇吸吸地动。”⒉呼吸急促貌。汉 刘向《九叹·惜贤》:“望高丘而叹涕兮,悲吸吸而长怀。”《宋书·谢庄传》:“利患数年,遂成痼疾,吸吸惙惙,常如行尸。”宋 梅尧臣《江上遇雷雨》诗:“芦州有同行,言唁气吸吸。”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柏》:“﹝柏实﹞疗恍惚,虚损吸吸。”
    • 3.
      痴肉脔释义:犹言行尸走肉。比喻徒具形骸、糊涂度日的人。
    • 4.
      蛮里释义:亦作“蛮俚”。古代少数民族 蛮 人的别称。《后汉书·南蛮传序》:“建武 十二年,九真 徼外 蛮里 张游,率种人慕化内属。”李贤 注:“里,蛮 之别号,今呼为 俚 人。”章炳麟《思乡原下》:“自顷谈者以 邹鲁 比德 蛮俚,谓 颜回 乞儿,孙卿 屠家公,老聃 木禺行尸,古籍復尽废不诵。”
    • 5.
      行尸释义:⒈见“行尸”。 ⒉亦作“行尸”。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⒊病名。
    • 6.
      行尸走肉释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 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 7.
      行尸走骨释义: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同“行尸走肉”。
    • 8.
      走肉行尸释义:比喻徒具形骸,没有灵魂的人。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儘熱衷瞞神嚇鬼,扮花面走肉行尸。”郭沫若《论节奏》:“在寻常人看来,甚么东西都是死的,连活着的东西都是死的,因为他自己只是一个走肉行尸。”
    • 9.
      走骨行尸释义:同“走肉行尸”。元 杨暹《刘行首》第一折:“莫怪我叮嚀切切,走骨行尸,貪財戀色,枉消年月。”

行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利患释义:患痢疾。利,通“痢”。《宋书·谢庄传》:“利患数年,遂成痼疾,吸吸惙惙,常如行尸。”
    • 2.
      吸吸释义:⒈摇动或移动的样子。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王逸 注:“吸吸,云动貌也。”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那鞭着远望了吸吸地脑门上跳。”《水浒传》第四二回:“吹的飞砂走石,滚将下来。摇的那殿宇吸吸地动。”⒉呼吸急促貌。汉 刘向《九叹·惜贤》:“望高丘而叹涕兮,悲吸吸而长怀。”《宋书·谢庄传》:“利患数年,遂成痼疾,吸吸惙惙,常如行尸。”宋 梅尧臣《江上遇雷雨》诗:“芦州有同行,言唁气吸吸。”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柏》:“﹝柏实﹞疗恍惚,虚损吸吸。”
    • 3.
      痴肉脔释义:犹言行尸走肉。比喻徒具形骸、糊涂度日的人。
    • 4.
      蛮里释义:亦作“蛮俚”。古代少数民族 蛮 人的别称。《后汉书·南蛮传序》:“建武 十二年,九真 徼外 蛮里 张游,率种人慕化内属。”李贤 注:“里,蛮 之别号,今呼为 俚 人。”章炳麟《思乡原下》:“自顷谈者以 邹鲁 比德 蛮俚,谓 颜回 乞儿,孙卿 屠家公,老聃 木禺行尸,古籍復尽废不诵。”
    • 5.
      行尸释义:⒈见“行尸”。 ⒉亦作“行尸”。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⒊病名。
    • 6.
      行尸走肉释义:讽刺没有理想,无所作为的人。 糊里糊涂混日子,虽然活着,同死人一样。《拾遗记·后汉》:“(任末)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
    • 7.
      行尸走骨释义: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同“行尸走肉”。
    • 8.
      走肉行尸释义:比喻徒具形骸,没有灵魂的人。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谋擢》:“儘熱衷瞞神嚇鬼,扮花面走肉行尸。”郭沫若《论节奏》:“在寻常人看来,甚么东西都是死的,连活着的东西都是死的,因为他自己只是一个走肉行尸。”
    • 9.
      走骨行尸释义:同“走肉行尸”。元 杨暹《刘行首》第一折:“莫怪我叮嚀切切,走骨行尸,貪財戀色,枉消年月。”

行尸造句

1.那些貌似强大的侵略者,只不过是一群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

2.她这个人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你惋惜她做什么?

3.旧社会那些社会渣滓、无赖行尸走肉一般地生活着。

4.他整天无所事事,颓靡不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5.她并不幸福,属于行尸走肉一类人,过着庸碌的生活。

6.很多投资者像行尸走肉一般没头脑。

7.我通常不太写像行尸走肉这种暴力剧。

8.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失去文化,便如同失去灵魂一样,活着也只是个行尸走肉罢了。

9.我的世界只有你,你是我的灵魂,没有你的世界里,只剩下干枯的身躯,像行尸走肉。

10.每天都活着那么地消极,如同行尸走肉般地活在这个让我厌恶的世界上。

11.尊严是人的灵魂,没有它,就等于行尸走肉。

12.一个人,可以浑浑噩噩的在人世间如行尸走肉,也可以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业。

13.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失去文化,便如同失去灵魂一样,活著也只是个行尸走肉罢了。

14.一个人可以浑浑噩噩的在人世间如行尸走肉,也可以轰轰烈烈的干一番大事业。

15.不要再流连于世俗的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再空虚地过着生活,因为那只是行尸走肉。

16.他是公子哥儿,跟个行尸走肉似的。

17.人不思想、不劳动就如行尸走肉。

18.如果生活没有目标,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那活着还有啥意思。

19.人人都知道其中一半都已是行尸走肉。

20.埋头苦干,然后从不改变,就等于行尸走肉。

行尸(xing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行尸是什么意思 行尸读音 怎么读 行尸,拼音是xíng shī,行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行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