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蝻 [huáng nǎn]
1.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
蝗蝻 引证解释
⒈ 蝗的幼虫。形似成虫而翅短,身小头大。也叫跳蝻。
引宋 苏舜钦 《有客》诗:“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
《明史·五行志一》:“十年四月,两京、 山东、河南 蝗蝻伤稼。”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申报灾伤》:“夫地方遇有水旱蝗蝻,印官即宜亲查。”
国语词典
蝗蝻 [huáng nǎn]
⒈ 蝗虫的幼虫。状似成虫而翅短、体小、头大。经过四、五次蜕皮后变为成虫。
蝗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拘文释义:⒈拘泥于成法。《后汉书·崔駰传》:“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宋 曾巩《杂诗》之二:“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夫蝗蝻几徧 河朔,而邸吏拘文,封还奏牘,必俟其扑尽方许上闻。”⒉拘泥于文义。参见“拘文牵义”。
- 2.
若虫释义:蝗虫、椿象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例如蝗蝻就是蝗虫的若虫。
- 3.
豕祸释义:古代迷信,以为猪的怪异会给人带来灾祸,故名。《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於《易·坎》为豕,豕大耳而不聪察,听气毁,故有豕祸也。一曰,寒岁豕多死,及为怪,亦是也。”《宋书·五行志四》:“吴 孙晧 宝鼎 元年,野豕入右大司马 丁奉 营。此豕祸也。”《清史稿·灾异志一》:“《洪范》曰:‘水曰润下。’水不润下,则为咎徵。凡恒寒、恒阴、雪霜、冰雹、鱼孽、蝗蝻、豕祸、龙蛇之孽……黑祥皆属之於水。”
- 4.
跳蝻释义:蝗蝻。
- 5.
遭害释义:⒈犹言被杀害。 《禅真逸史》第三五回:“次早回復,都一般説,乡村百姓遭害,贼党到处,鸡犬不留。”华山《鸡毛信》:“那年鬼子进山抢粮,差点没把妈烧死!跑不及的,都遭害了。”⒉指遭受祸害。清 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光绪三年》:“﹝蝗蝻﹞未入沟者,翼成而去,稻田幸未遭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