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山阿 山阿的意思
shānē

山阿

简体山阿
繁体
拼音shān ē
注音ㄕㄢ 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山阿的意思

山阿 [shān ē]

1. 山岳;小陵。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晋·淘潜《挽歌》

[hill;]

山阿 引证解释

⒈ 山的曲折处。

《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阿,曲隅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
《四游记·锺离败逃山谷》:“﹝ 钟离 ﹞正立马踌躇,进退不得,忽山阿中转出一个胡僧。”
续范亭 《南泥湾概况》诗:“至今瓦砾已无存,偶有破窑在山阿。”

⒉ 借指山野之人。

南朝 梁武帝 《设榜木肺石二函诏》:“若肉食莫言,山阿欲有横议,投谤木函。”


国语词典

山阿 [shān ē]

⒈ 山凹。

《文选·嵇康·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
《聊斋志异·卷二·婴宁》:「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


山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伙释义:⒈人群。⒉指居民。续范亭《南泥湾概况》诗:“同治 以来遭兵燹,七八十年少人伙。至今瓦砾已无存,偶有破窑在山阿。”
    • 2.
      佛子释义:⒈菩萨的通称。《十住毗婆沙论·入初地品》:“诸佛子者,诸佛真实子诸菩萨是,是故菩萨名为佛子。”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石长和》:“道之两边棘刺,森然如鹰爪。见人甚众,羣足棘中,身体伤裂,地皆流血。见 长和 独行平道,俱叹息曰:‘佛子独行大道中。’”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此山非比别山阿,青黛染成千块玉,云霞粧就万堆螺。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怎许游人容易得攀摩?”⒉受佛戒者,佛门弟子。唐 钱起《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仍闻七祖后,佛子继调御。”宋 王安石《灵山寺》诗:“灵山 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年佛子
    • 3.
      倡佯释义:⒈同“倘2佯”。 闲游;徘徊。三国 魏 郭遐周《赠嵇康》诗之一:“归我北山阿,自逍遥以倡佯。”宋 曾巩《寄王介卿》:“始得读君文,大匠谢刀尺。周 孔 日已远,遗经窜墙壁。倡佯百怪起,冠裾稔回慝。”⒉引申为传播。杨笃生《新湖南》卷一:“日耳曼 以独立不羈之民族,服属于 罗马 之宇下,其反拨之力最盛,久而久之,此义遂由 日耳曼 民族而倡佯于 欧洲 大陆。”⒊自在纵情貌。唐 张鷟《游仙窟》:“生前有日但为乐,死后无春更著人。祇可倡佯一生意,何须负持百年身?”
    • 4.
      按节释义:⒈停挥马鞭。表示徐行或停留。《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谓行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轡远驭,从容按节。”唐 崔湜《襄阳作》诗:“按节巡 河 右,鸣騶入 汉阳。”宋 王安石《送崔左藏之广东》诗:“今日淹留君按节,当时嬉戯我垂髫。”明 何景明《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之十:“按节驻江馆,发眺崇山阿。”⒉击节,打拍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 素晓音律,将两手按节,把乐声一一嘿记了。”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
    • 5.
      温室树释义:⒈《汉书·孔光传》:“光 周密谨慎,未尝有过。 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 光:‘温室 省中树何木也?’光 嘿不应。”后以“温室树”泛指宫廷中的花木。唐 白居易《和春深》之七:“惯看 温室 树,饱识浴堂花。”宋 王禹偁《谪居感事》诗:“繁阴 温室 树,清吹万年枝。”⒉借指宫禁中的事。清 曹寅《渭符侄过慰有作便道至白下》诗:“慎言 温室 树,嘉遯碧山阿。”参见“温室”。⒊指帝京。唐 刘禹锡《和浙西大夫偶题临江亭并元相公所和》:“一辞 温室 树,几见 武昌 柳。”
    • 6.
      百室释义:⒈一族或一族的人。《诗·周颂·良耜》:“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寧止。”郑玄 笺:“百室,一族也。”朱熹 集传:“百室,一族之人也。”一说指众多的仓屋。参阅 高亨《诗经今注》。⒉指众多房屋。晋 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晋 陆云《登台赋》:“深堂百室,层臺千房。”宋 苏辙《游太山·初入南山》诗:“云木散山阿,逆旅时百室。”⒊百户人家。百,举成数。《左传·成公十七年》:“施氏 之宰,有百室之邑。”《晋书·慕容德载记》:“而百姓因 秦 晋 之弊,迭相荫冒,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
    • 7.
      皤皤释义:⒈白发貌。 形容年老。《汉书·叙传下》:“营平 皤皤,立功立论。”颜师古 注:“皤皤,白髮貌也。”晋 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皤皤 董叟,谋我 平阴,三军縞素,天下归心。”前蜀 贯休《秋末入匡山船行》诗之四:“谁如垂钓者,孤坐鬢皤皤。”清 唐孙华《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苞苴不行请謁絶,满朝黄髮皆皤皤。”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皇风初扇,北 园皤皤;表此介士,裴回山阿。”⒉洁白貌。唐 薛用弱《集异记补编·蒋琛》:“有俳优扬言曰:‘皤皤美女,唱《公无渡河歌》。’”⒊丰富貌。《文选·左思<魏都赋>》:“丰
    • 8.
      禅和释义:禅和子。 谓参禅之人。唐 裴铏《传奇·马拯》:“众怒曰:‘朝来被二贼杀我禪和,今方追捕之,又敢有人张我将军。’”元 张可久《寨儿令·鉴湖即事》曲:“白髮禪和,墨本 东坡,相伴住山阿。”清 黄景仁《摸鱼儿》词:“禪和滋味,叹我已能堪,君真可惜,还觅市酤醉。”
    • 9.
      金叵罗释义:金制酒器。《北齐书·祖珽传》:“神武 宴寮属,于坐失金叵罗,竇泰 令饮酒者皆脱帽,于 珽 髻上得之。”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实一》:“东坡 诗:‘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按《北史》,祖珽 盗 神武 金叵罗,盖酒器也。”清 黄遵宪《元武湖歌》:“酒波光溢金叵罗,银鱸锦鸭甘芳多。”陈世宜《醉歌》:“手捧金叵罗,拾级趋山阿。”一说指饮酒用的金质吸管。《文学遗产》1982年第1期:“我认为,金叵罗应是饮酒用的金质吸管。东晋、十六国 时期是有用吸管饮酒的习惯的……至今 藏 族同胞饮酒仍普遍使用吸管。因此
    • 10.
      雀离释义:梵语Cakra,或音译为“昭怙釐”。 古 屈支国 寺名,在今 库车 北 苏巴什 地方。见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屈支国》。后以“雀离”泛指佛寺,佛塔。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释氏《西域记》曰:国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 雀离大清浄。”杨守敬 注疏:“《唐西域记》:屈支国 城北四十餘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 昭怙釐。在国北,里数与此寺略同,釐、离亦音近,昭怙釐 盖即此 雀离 也。又按《北史·西域传》:‘乾陁国 都城东南七里有佛塔,高七十丈,周三百步,即所谓 雀离佛图。’《集古録》有 武平
    • 11.
      鲸甲释义:鲸的鳞甲。常以代称鳞状之物。明 陈汝元《金莲记·饭鱼》:“龙鳞空触,鲸甲惊秋。”此指鳞状之云。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亦在席上,命门人 杨蓉裳 仿之,咏钱云:‘……斲铜 耶水 曲,铸钱 歷山阿。轻影翻鲸甲,花纹皱凤罗。’”此指铜钱。

山阿(shan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山阿是什么意思 山阿读音 怎么读 山阿,拼音是shān ē,山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山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