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军 国军的意思
guójūn

国军

简体国军
繁体國軍
拼音guó jūn
注音ㄍㄨㄛˊ ㄐㄨ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jūn,(1) 武装部队。【组词】: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组词】:劳动大军。

基本含义

国家的军队

国军的意思

国军 [guó jūn]

1. 国家的军队。

3. 国民党政府自称其军队为“国军”。

国军 引证解释

⒈ 国家的军队。

《魏书·彭城王勰传》:“昔闻国军获胜,每逢云雨。今破 新野、南阳 及摧此贼,果降时润。诚哉斯言。”

⒉ 国民党政府自称其军队为“国军”。


国语词典

国军 [guó jūn]

⒈ 国家的军队。

《北史·卷一九·魏献文六王传·彭城王勰传》:「昔闻国军获胜,每逢云雨。今破新野、南阳,及摧此贼,果降时润,诚哉斯言。」


国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北抗日义勇军释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 2.
      中国人民志愿军释义: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志愿组织的军队。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接着,又用武力侵占中国台湾省。中国人民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组成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经过三年英勇顽强的战斗,打退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
    • 3.
      八一三事变释义:也叫淞沪会战。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攻上海的作战。1937年8月9日日军官兵二人驾驶军用汽车企图冲入中国虹桥军用机场寻衅,机场卫兵开枪将其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对上海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当地驻军奋起抗击。经过三个月的会战,中国守军被迫撤离淞沪,会战结束。
    • 4.
      八百壮士释义: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于8月13日在 上海 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 在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推动下,驻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官兵坚守四行仓库,誓死不退。时称“八百壮士”,也称“四行孤军”。老舍《四世同堂》二六:“最使他兴奋的是象胡阿毛与八百壮士一类的消息。”
    • 5.
      关门捉贼释义:是一种围困并歼灭敌人、特别是小股敌人的计谋。该计一般都还配合着其他计谋的使用,中国军事家中,有相当多的人成功地运用过关门捉贼计,而且开、关都非常适时,非常的自如。
    • 6.
      兵部尚书释义: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 7.
      兵部释义:官署名。 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军事。
    • 8.
      冯云山释义:(约1815-1852)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东花县(今花都)人。1843年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时,领后军主将,后封南王。参与制订太平天国军制、军律、历法、官制、礼制等。后在战斗中中炮牺牲。
    • 9.
      冼星海释义:(1905—1945)人民音乐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创作的先驱。创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大合唱,《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革命群众歌曲,以及交响曲、独唱曲、独奏曲等。这些作品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革命气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
    • 10.
      凡尔赛和约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的参加国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签订的对德和约。规定分割德国领土、瓜分原属德国的所有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中国本来是战胜国,和约却规 定把战前德国在中国的特权移交给日本。中国政府未签字。参见〔巴黎和会〕
    • 11.
      北洋海军释义: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战争,清政府在中国北方沿海建立的新式海军。 初由李鸿章主持,先在天津办水师学堂,后设立海军衙门,订购外国军舰,在旅顺和威海卫修建军港。至1888年正式编成北洋舰队,有兵舰二十余艘,军事训练全由外国军官操纵。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官兵英勇奋战,曾一度挫败日本侵略军。次年初,因李鸿章下令避免对日作战,严禁出海巡弋,北洋海军困守威海卫,被日舰围攻,全军覆没。
    • 12.
      南京大屠杀释义: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暴行之一。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后,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有十九万多人,零散被杀害的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十五万多具。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骇人听闻的滔天大罪。
    • 13.
      卢沟桥释义:位于北京市广安门西南,永定河上。初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成于明昌三年(1192)。明、清两代屡有修缮。由十一孔石拱组成。桥两侧建有石栏,其上共有精刻石狮约500个,姿态各殊,生动雄伟。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1961年国务院将卢沟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
      卫所释义:明代为加强军事力量,在京师和各地设立卫所。卫是卫指挥使司的简称,所指千户所和百户所。5 600人为一卫,1 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由指挥使、千户、百户分别统率。明初洪武年间内外卫所达300多个,全国军队达180万人。
    • 15.
      台儿庄战役释义: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同日本侵略军的会战。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第十师团和第五师团南下,急袭徐州。当攻至徐州东北的台儿庄时,遭到中国守军的抵抗。4月4日,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进攻台儿庄的日军,三日内共歼敌一万余人,取得抗战初期的一次重大胜利。
    • 16.
      右行释义:⒈春秋 晋 国军制名。三行之一。《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荀林父 将中行,屠击 将右行,先蔑 将左行。”⒉复姓。春秋 晋 有 右行辛。见《国语·晋语七》。⒊文字写法自左至右。《法苑珠林》卷十五:“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 梵,其书右行;次曰 佉卢,其书左行;少者 苍頡,其书下行。”
    • 17.
      司马释义:⒈西周开始设置的中央官吏名。掌管全国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⒉隋唐时州郡之官也称司马。⒊复姓。
    • 18.
      国军释义:⒈国家的军队。 ⒉国民党政府自称其军队为“国军”。
    • 19.
      国防大学释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是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所高级合同指挥院校,直属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担负着培养陆、海、空军指挥干部,地方省级领导干部及中央国家机关部以上负责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各总部的决策起咨询作用的任务。学校坐落在首都北京,由主院和研究生院组成。总占地面积5亩。学校教学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备。藏书130万册、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国防大学学报》和出版社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
    • 20.
      基马尔革命释义:基马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面临亡国的危机。1919年5月,希腊军队占领土耳其天然良港伊兹密尔,土耳其反对外国占领的斗争在各地展开。爱国军官基马尔统一了各地分散的民族主义组织,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1920年4月在安卡拉召开的大国民会议上,成立了以基马尔为首的国民政府。1922年,土耳其军民赶走希腊侵略军。11月,大国民会议宣布废除君主(苏丹)制度。1923年7月,列强承认土耳其独立。10月,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

国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北抗日义勇军释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 2.
      中国人民志愿军释义: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志愿组织的军队。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接着,又用武力侵占中国台湾省。中国人民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组成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经过三年英勇顽强的战斗,打退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
    • 3.
      八一三事变释义:也叫淞沪会战。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攻上海的作战。1937年8月9日日军官兵二人驾驶军用汽车企图冲入中国虹桥军用机场寻衅,机场卫兵开枪将其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对上海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当地驻军奋起抗击。经过三个月的会战,中国守军被迫撤离淞沪,会战结束。
    • 4.
      八百壮士释义: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于8月13日在 上海 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 在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推动下,驻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官兵坚守四行仓库,誓死不退。时称“八百壮士”,也称“四行孤军”。老舍《四世同堂》二六:“最使他兴奋的是象胡阿毛与八百壮士一类的消息。”
    • 5.
      关门捉贼释义:是一种围困并歼灭敌人、特别是小股敌人的计谋。该计一般都还配合着其他计谋的使用,中国军事家中,有相当多的人成功地运用过关门捉贼计,而且开、关都非常适时,非常的自如。
    • 6.
      兵部尚书释义: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 7.
      兵部释义:官署名。 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军事。
    • 8.
      冯云山释义:(约1815-1852)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东花县(今花都)人。1843年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时,领后军主将,后封南王。参与制订太平天国军制、军律、历法、官制、礼制等。后在战斗中中炮牺牲。
    • 9.
      冼星海释义:(1905—1945)人民音乐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创作的先驱。创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大合唱,《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革命群众歌曲,以及交响曲、独唱曲、独奏曲等。这些作品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革命气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
    • 10.
      凡尔赛和约释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的参加国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签订的对德和约。规定分割德国领土、瓜分原属德国的所有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中国本来是战胜国,和约却规 定把战前德国在中国的特权移交给日本。中国政府未签字。参见〔巴黎和会〕
    • 11.
      北洋海军释义: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战争,清政府在中国北方沿海建立的新式海军。 初由李鸿章主持,先在天津办水师学堂,后设立海军衙门,订购外国军舰,在旅顺和威海卫修建军港。至1888年正式编成北洋舰队,有兵舰二十余艘,军事训练全由外国军官操纵。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官兵英勇奋战,曾一度挫败日本侵略军。次年初,因李鸿章下令避免对日作战,严禁出海巡弋,北洋海军困守威海卫,被日舰围攻,全军覆没。
    • 12.
      南京大屠杀释义: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暴行之一。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后,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有十九万多人,零散被杀害的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十五万多具。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骇人听闻的滔天大罪。
    • 13.
      卢沟桥释义:位于北京市广安门西南,永定河上。初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成于明昌三年(1192)。明、清两代屡有修缮。由十一孔石拱组成。桥两侧建有石栏,其上共有精刻石狮约500个,姿态各殊,生动雄伟。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1961年国务院将卢沟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4.
      卫所释义:明代为加强军事力量,在京师和各地设立卫所。卫是卫指挥使司的简称,所指千户所和百户所。5 600人为一卫,1 120人为一千户所,112人为一百户所,由指挥使、千户、百户分别统率。明初洪武年间内外卫所达300多个,全国军队达180万人。
    • 15.
      台儿庄战役释义: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同日本侵略军的会战。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第十师团和第五师团南下,急袭徐州。当攻至徐州东北的台儿庄时,遭到中国守军的抵抗。4月4日,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进攻台儿庄的日军,三日内共歼敌一万余人,取得抗战初期的一次重大胜利。
    • 16.
      右行释义:⒈春秋 晋 国军制名。三行之一。《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荀林父 将中行,屠击 将右行,先蔑 将左行。”⒉复姓。春秋 晋 有 右行辛。见《国语·晋语七》。⒊文字写法自左至右。《法苑珠林》卷十五:“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 梵,其书右行;次曰 佉卢,其书左行;少者 苍頡,其书下行。”
    • 17.
      司马释义:⒈西周开始设置的中央官吏名。掌管全国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⒉隋唐时州郡之官也称司马。⒊复姓。
    • 18.
      国军释义:⒈国家的军队。 ⒉国民党政府自称其军队为“国军”。
    • 19.
      国防大学释义: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是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所高级合同指挥院校,直属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担负着培养陆、海、空军指挥干部,地方省级领导干部及中央国家机关部以上负责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各总部的决策起咨询作用的任务。学校坐落在首都北京,由主院和研究生院组成。总占地面积5亩。学校教学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备。藏书130万册、现代化的电化教学设备、《国防大学学报》和出版社等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利条件。
    • 20.
      基马尔革命释义:基马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面临亡国的危机。1919年5月,希腊军队占领土耳其天然良港伊兹密尔,土耳其反对外国占领的斗争在各地展开。爱国军官基马尔统一了各地分散的民族主义组织,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1920年4月在安卡拉召开的大国民会议上,成立了以基马尔为首的国民政府。1922年,土耳其军民赶走希腊侵略军。11月,大国民会议宣布废除君主(苏丹)制度。1923年7月,列强承认土耳其独立。10月,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

国军造句

1.旧中国军伐混战,整个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2.国军团采用地道战,把城中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的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3.九二一大地震发生时,国军部队在各个灾区间疲于奔命,援救无数生命,因而获得了民众的爱戴。

4.党中央发出号召,全国军民热烈响应。

5.大地震发生时,国军部队在各个灾区间疲于奔命,援救无数生命,因而获得了民眾的爱戴。

6.穿着美国军官制服而脑子却不用在这上面,你们就会迷失自我。

7.在那血和火的岁月里,敌人猖獗,斗争残酷,但丝毫没有动摇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决心。

8.十月一国庆节中国举行了大阅兵,外国人看到了中国军队如火如荼的军容后肃然起敬。

9.惨败的齐国军队正在向四处逃窜。

10.水灾时国军官兵奋不顾身到灾区帮助民眾撤离,灾后大家备了箪食壶浆,感谢他们。

11.国军一路挺进,势如破竹。

12.能,伤亡会小,必竞国军主力武器好。

13.九二一大地震发生时,国军部队在各个灾区间疲于奔命,援救无数生命,因而获得了民眾的爱戴。

14.国民党的军队与外国军队比较起来真有天壤之别。

15.水灾时国军官兵奋不顾身到灾区帮助民众撤离,灾后大家备了箪食壶浆,感谢他们。

国军(guoj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军是什么意思 国军读音 怎么读 国军,拼音是guó jūn,国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