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君 国君的意思
guójūn

国君

简体国君
繁体國君
拼音guó jūn
注音ㄍㄨㄛˊ ㄐㄨ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jūn,(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组词】: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2) 古代的封号。【组词】: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3) 对对方的尊称。【组词】:张君。诸君。

基本含义

国家的君主,指国家的统治者。

国君的意思

国君 [guó jūn]

1. 封建制或君主制国家的统治者,通常实行终身制和世袭继承制。

[monarch;]

国君 引证解释

⒈ 天子或诸侯国之君。

《礼记·曲礼上》:“国君抚式,大夫下之。”
《后汉书·列女传序》:“若夫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则其徽美未殊也,而世典咸漏焉。”
《宋书·五行志二》:“国君即位踰年而后改元者,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之所自非衍文辨》:“天子之别子,封为国君,奉其先君为所出王。”

⒉ 命妇的封号,位在公主之下。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降 吴公主 为国君……封女弟 杞国君 为 广德长公主。”
《红楼梦》第七一回:“二十八日,请皇亲、駙马、王公、诸王、郡主、王妃、公主、国君、太君、夫人等。”


国语词典

国君 [guó jūn]

⒈ 一国的君主。

《礼记·曲礼上》:「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

百姓


国君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君王释义:君主;帝王。

国君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百姓释义:中国早期社会只有贵族有姓,因此称百官之族为百姓。《尚书·尧典》:“平章百姓。” 战国以后泛指平民。

国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幕释义:⒈一个帐篷或帷幕。 《周礼·地官·司市》:“国君过市,则刑人赦。夫人过市,罚一幕。”元 刘因《登城楼》诗:“物外此天才一幕,人间何事不秋毫。”⒉戏剧的一个较完整的段落。亦借指一段情景或生活经历的一个片断。俞天白《危栏》:“我们要演一演人类生活中重复得最多的一幕结婚。”
    • 2.
      七术释义:⒈指国君驾驭群臣的七种方法。 ⒉指越大夫文种教句践伐吴的七种策略。⒊指鬼谷子用兵七法。即威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
    • 3.
      万乘之主释义: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 4.
      万乘之君释义: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 5.
      三公九卿释义:三公: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
    • 6.
      三君释义:⒈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成公、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明 杨慎《季文子三思》:“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左氏 侈然称之。”⒉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竇武、刘淑、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蔡伯喈 评之曰:陈仲举 彊於犯上,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元礼 居八
    • 7.
      三族释义: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 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 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 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 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 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
    • 8.
      上令释义:国君的政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行寅 为下卿,而干上令,擅作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姦也。”《国语·齐语》:“桓公 又问焉,曰:‘於子之乡,有不慈孝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管子·立政》:“私议自贵之説胜,则上令不行。”
    • 9.
      不俟驾释义:《论语·乡党》:“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谓国君召唤,孔子 不等车辆驾好马,立即先步行。后以“不俟驾”指急于应召。
    • 10.
      世主释义:国君。
    • 11.
      东虢国释义:国君虢仲,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
    • 12.
      中书舍人释义: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 13.
      中石饮羽释义:指 西周 时 楚 国君 熊渠、春秋 时 楚 大夫 养由基、西汉 名将 李广 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 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
    • 14.
      中祚释义:国君统治的中期。
    • 15.
      中谒者释义:汉 官名。为国君掌传达。
    • 16.
      主王释义: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
    • 17.
      九主释义:指三皇五帝及 夏禹 。 《史记·殷本纪》:“ 伊尹 处士, 汤 使人聘之,五反然后肯往从 汤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马贞 索隐:“九主者,三皇五帝及 夏禹 也。”一说指历代九种类型的人主。 裴骃 集解引 汉 刘向 《别录》:“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
    • 18.
      习仪释义:演习礼仪。《左传·昭公五年》:“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於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於礼,不亦远乎?”唐 韩愈《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清 吴荣光《吾学录·乡饮酒礼》:“前一日执事者於儒学之讲堂,依图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诸生习仪。”
    • 19.
      书云释义: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 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杨伯峻 注:“云物,古有两义。《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众、郑玄 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杜 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 郑,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於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臺以望天象(
    • 20.
      买宴释义:封建时代臣下献钱财以参与国君所设的宴会。《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三》:“甲午,詔今后诸侯入朝,不得进奉买宴。”《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甲午,前 静难 节度使 侯章 献买宴绢千匹,银五百两;帝不受,曰:‘诸侯入覲,天子宜有宴犒,岂待买邪!自今如此比者,皆不受。’”《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復遣其子 蒋国公 从鑑、户部尚书 新安 冯延鲁 来买宴。”

国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幕释义:⒈一个帐篷或帷幕。 《周礼·地官·司市》:“国君过市,则刑人赦。夫人过市,罚一幕。”元 刘因《登城楼》诗:“物外此天才一幕,人间何事不秋毫。”⒉戏剧的一个较完整的段落。亦借指一段情景或生活经历的一个片断。俞天白《危栏》:“我们要演一演人类生活中重复得最多的一幕结婚。”
    • 2.
      七术释义:⒈指国君驾驭群臣的七种方法。 ⒉指越大夫文种教句践伐吴的七种策略。⒊指鬼谷子用兵七法。即威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
    • 3.
      万乘之主释义: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 4.
      万乘之君释义: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
    • 5.
      三公九卿释义:三公: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
    • 6.
      三君释义:⒈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成公、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明 杨慎《季文子三思》:“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左氏 侈然称之。”⒉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竇武、刘淑、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蔡伯喈 评之曰:陈仲举 彊於犯上,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元礼 居八
    • 7.
      三族释义: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 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 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 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 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 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
    • 8.
      上令释义:国君的政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行寅 为下卿,而干上令,擅作刑器,以为国法,是法姦也。”《国语·齐语》:“桓公 又问焉,曰:‘於子之乡,有不慈孝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管子·立政》:“私议自贵之説胜,则上令不行。”
    • 9.
      不俟驾释义:《论语·乡党》:“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谓国君召唤,孔子 不等车辆驾好马,立即先步行。后以“不俟驾”指急于应召。
    • 10.
      世主释义:国君。
    • 11.
      东虢国释义:国君虢仲,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
    • 12.
      中书舍人释义: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 13.
      中石饮羽释义:指 西周 时 楚 国君 熊渠、春秋 时 楚 大夫 养由基、西汉 名将 李广 等人力大善射的故事。 相传他们射箭中石,箭头竟没入石中。事分别见《吕氏春秋·精通》、《韩诗外传》卷六、《史记·李将军列传》。
    • 14.
      中祚释义:国君统治的中期。
    • 15.
      中谒者释义:汉 官名。为国君掌传达。
    • 16.
      主王释义: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
    • 17.
      九主释义:指三皇五帝及 夏禹 。 《史记·殷本纪》:“ 伊尹 处士, 汤 使人聘之,五反然后肯往从 汤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马贞 索隐:“九主者,三皇五帝及 夏禹 也。”一说指历代九种类型的人主。 裴骃 集解引 汉 刘向 《别录》:“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
    • 18.
      习仪释义:演习礼仪。《左传·昭公五年》:“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於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於礼,不亦远乎?”唐 韩愈《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清 吴荣光《吾学录·乡饮酒礼》:“前一日执事者於儒学之讲堂,依图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诸生习仪。”
    • 19.
      书云释义: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 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杨伯峻 注:“云物,古有两义。《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众、郑玄 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杜 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 郑,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於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臺以望天象(
    • 20.
      买宴释义:封建时代臣下献钱财以参与国君所设的宴会。《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三》:“甲午,詔今后诸侯入朝,不得进奉买宴。”《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甲午,前 静难 节度使 侯章 献买宴绢千匹,银五百两;帝不受,曰:‘诸侯入覲,天子宜有宴犒,岂待买邪!自今如此比者,皆不受。’”《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復遣其子 蒋国公 从鑑、户部尚书 新安 冯延鲁 来买宴。”

国君造句

1.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2.这可恶的奸臣仗着国君的信任,就会狐假虎威欺压忠臣。

3.到了后期,太平天国君臣猜忌,祸起萧墙,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4.这可恶的奸臣仗著国君的信任,就会狐假虎威欺压忠臣。

5.这可恶的奸臣仗着国君的信任,就会狐假虎威欺压忠臣。

6.从秦至清的帝制时代,值得称道的好皇帝屈指可数,除了打天下的开国君主,大多数守成君主,实在难以恭维。

7.大概是说百姓地位最高,江山社稷次之,国君的地位轻于前两者。

8.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非所以国君者。

9.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10.封建时代的国君,大多以父死子继的方式承传君位。

11.鸟羽饰车好上朝;诸位大夫该早退,别让国君太操劳。

国君(guoj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君是什么意思 国君读音 怎么读 国君,拼音是guó jūn,国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