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口 [lì kǒu]
1. 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英[ quick of speech; having a sharp tongue; ]
2. 爽口。
例这几道凉菜,吃起来真利口。
英[ tasty and refreshing; ]
利口 引证解释
⒈ 能言善辩。
引《书·周官》:“无以利口乱厥官。”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 絳侯、东阳侯 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嗇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比年以来,朝廷颇引轻嶮之人,布之言路,违道干誉,利口为贤。”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刘瑾 虽擅权,然不甚识文义,徒利口耳。”
⒉ 爽口;可口。
引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六章:“给你另做点利口的吃。”
国语词典
利口 [lì kǒu]
⒈ 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引《论语·阳货》:「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端沐赐传》:「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
利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隐释义:藏匿;隐居。《左传·昭公十三年》:“苛慝不作,盗贼伏隐;私欲不违,民无怨心。”汉 陆贾《新语·资质》:“鲍丘 之德行,非不高於 李斯、赵高 也,然伏隐於 嵩 庐之下而不録於世,利口之臣害之也。”
- 2.
佞口释义:⒈谗佞人之口。指谗言。⒉利口;巧嘴。
- 3.
元造释义:造化,上天。亦借指天子或朝廷。《鉴诫录·诛利口》引 五代 李严 《笏记》:“臣等叨承元造,获奉皇华,载驰得面於彤庭,战汗实深於跼地。”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更期元造,终赐曲成。”
- 4.
利口巧辞释义:利口:锋利的口才;巧辞:善于言辞。形容能言善辩。
- 5.
利口捷给释义:利口:伶俐的口齿。 给:言辞敏捷、敏捷的应对。能说会道、言辞敏捷、善于应对。
- 6.
利口辩给释义:利口:锋利的口才。 形容能言善辩。
- 7.
厘毫释义:亦作“釐豪”。毫厘。形容极小。《宋书·恩倖传·徐爰》:“而諂侧轻险,与性自俱,利口谗妄,自少及长,奉公在事,釐豪蔑闻,初无愧满,常有闚进。”明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八:“自二十九年勘缓以至于今,实未尝有釐毫之输纳也。”
- 8.
吻儒释义:指善谑利口的儒生。
- 9.
吻流释义:利口之辈。宋 岳珂《桯史·朝士留刺》:“有 王仲荀 者,以滑稽游公卿间……谈辞多风,可雋味,秦 虽煽语祸,独优容之,盖亦一吻流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嗤鄙·侮人自侮》:“吴 中人士,好为滑稽,向有一年少庠士,吻流也。一日遇所善僧,戏曰:‘秃子之秃字若为写?’僧应声曰:‘即秀才秀字掉转尾去。’”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伪中》:“收 轻薄吻流,不足深据。”
- 10.
坚额健舌释义:厚颜利口。
- 11.
巧辞释义:⒈善于言辞。《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 利口巧辞,孔子 常黜其辩。”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八:“张司空 有一少年来謁,多才巧辞,疑是妖魅,使我取华表照之。”⒉虚伪之辞。亦指巧妙的言辞。晋 葛洪《抱朴子·时难》:“於是 弘恭、石显 之徒,饰巧辞以搆象似,假至公以售私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雄 復欲以巧辞説之,孝忠 怒,欲执送京师,雄 惧,逃归。”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至於咎徵屡见,搆巧辞以粉饰太平。
- 12.
强钳释义:亦作“彊钳”。 强行压制,不让人讲话。《荀子·解蔽》:“彊钳而利口,厚颜而忍詬,无正而恣睢,妄辨而几利;不好辞让,不敬礼节,而好相推挤,此乱世姦人之説也。”杨倞 注:“彊,彊服人;钳,钳人口也。”章炳麟《论式》:“夫雅而不核,近于诵数,汉 人之短也;廉而不节,近于彊钳,肆而不制,近于流荡,清而不根,近于草野,唐 宋 之过也。”
- 13.
忍诟释义:亦作“忍垢”。亦作“忍訽”。忍受耻辱。《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垢,辱也。”《吕氏春秋·离俗》作“忍訽”。《荀子·解蔽》:“彊钳而利口,厚颜而忍詬。”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忍垢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明 李贽《又与焦弱侯书》:“受辱於关吏,忍詬於市易。”清 顾炎武《常熟陈君墓志铭》:“与人和厚,能忍訽不争。”章炳麟《蕲黄母铭》:“劳形忍詬,以顾鬻子。”
- 14.
憸利释义:奸邪利口。
- 15.
捷口释义:利口,能言善辩。
- 16.
紫朱释义:《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 郑 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何晏 集解:“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乱正色。”后因以“紫朱”或“朱紫”比喻正邪或真伪。
- 17.
语吃气阻释义:谓说话结结巴巴,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 形容情绪紧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光复》:“传善 平日甚利口,今慑於民气,语吃气阻,愿书同盟誓约,与 荣嘉 皆剪髮缴印降。”
- 18.
谲诳释义:⒈诡奇虚妄。《文选·陆机<文赋>》:“奏平彻以闲雅,説煒曄而譎誑。”李周翰 注:“説者,辩词也。辩口之词,明晓前事,诡譎虚誑,务感人心。”唐 刘知几《史通·言语》:“剧谈者以譎誑为宗,利口者以寓言为主。”王闿运《湘绮楼论诗文体法》:“説当回人之意,改已成之事,譎誑之使反於正,非尚诈也。”⒉欺诈诳骗。《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前 盖吴 反逆,扇动 关 陇。彼復使人就而诱之,丈夫遗以弓矢,妇人遗以环釧;是曹正欲譎誑取赂,岂有远相服从之理!”
- 19.
资辨释义:利口善辩。
- 20.
资辩释义:利口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