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 [tóng yīn]
1. 同一读音。
例同音字。
英[unisonance;]
同音 引证解释
⒈ 音调相和。
引《诗·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郑玄 笺:“同音者,谓堂上堂下八音克谐。”
⒉ 声音相同。
引《韩诗外传》卷五:“故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
汉 繁钦 《与魏文帝笺》:“都尉 薛访 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声,与笳同音。”
⒊ 比喻说同样的话。
引《法苑珠林》卷十三:“时千梵王异口同音,而説偈言。”
⒋ 同一读音。
引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又一室曰‘菹库’,復有神曰 蔡伯喈。则‘蔡’‘菜’同音,沿讹已久。”
元曲以‘菜佣’为‘蔡邕’,非无自矣。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二章:“所谓直音,就是以同音字注音,如‘乐,音洛’,‘说,音悦’。”
同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口同声释义:犹一口同音。
- 2.
东巴文释义:我国纳西族使用过的一种文字,虽有少数形声字,也使用同音假借的方法,但基本上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相传产生于一千余年前。字形、读音不统一。
- 3.
传録释义:转抄,传抄。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杨大年 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辩》:“一时传録者以‘树’字与 英宗 庙讳同音,故易以‘暮’字。”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近年惟 直斋 陈氏 书最多,盖尝仕於 莆,传録 夹漈 郑氏、方氏、林氏、吴氏 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餘卷。”
- 4.
借意释义:借同音的字表示双关的意义。旧题 宋 苏轼《东坡问答录·佛印讥谑》:“东坡 戏之曰:‘佛印 水边寻蚌喫。’佛印 应声答云:‘子瞻 船上带家来。’‘蚌’与‘家’二字借意也。”按:“寻蚌吃”意谓“寻棒吃”,“带家来”意谓“带枷来”。
- 5.
借对释义: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 唐 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 唐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 唐 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
- 6.
八度释义:在音乐中,相邻的音组中相同音名的两个音,包括变化音级,称之为八度。
- 7.
共鸣器释义:亦称“共振器”。在声波作用下可以发生共振现象而使声音加强的物体或空腔。如音叉下面所附的木箱,是一个空气室,它的大小和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应,能同音叉一起振动,发出响亮的声音。弦乐器如琵琶、三弦、二胡等的琴身和琴筒,都有共鸣器的作用。
- 8.
刀环释义:⒈刀头上的环。 ⒉《汉书·李陵传》:“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歸還也。”环、还同音,后因以“刀环”为“还归”的隐语。
- 9.
刀镮释义:⒈亦作“刀环”。刀头上的环。⒉《汉书·李陵传》:“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归还也。”环、还同音,后因以“刀环”为“还归”的隐语。
- 10.
双关释义:修辞格的一种。 利用语言上的多义和同音关系,使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即表面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指的是另一种意义。有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两种。
- 11.
古音通假释义: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
- 12.
司武释义:司马的别称。《左传·襄公六年》:“子荡 怒,以弓梏 华弱 于朝。平公 见之,曰:‘司武而梏於朝,难以胜矣。’”杜预 注:“司武,司马。”杨伯峻 注:“武、马古同音,且 宋国 司马之职掌武事。”
- 13.
喉啭释义:⒈亦作“喉转”。古代一种特殊的发声技艺。能模仿笳、箫等乐器的演奏声。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时都尉 薛访 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声,与笳同音。”三国 魏 曹丕《答繁钦书》:“﹝今之妙舞清歌﹞固非车子喉囀长吟所能逮也。”《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繁钦”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典略》:“钦(繁钦)既长於书记,又善为诗赋。其所与太子书,记喉转意,率皆巧丽。”⒉指歌唱。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一》:“澶渊 营妓,有一二擅喉转之技者,唯以‘此花开后更无花’为酒乡之资耳。”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
- 14.
复听释义:把一个单音听成好像是两个不同音高的音。
- 15.
妙物释义:⒈神妙莫测之物。 指创造万物之神。南朝 宋 鲍照《野鹅赋》:“惟君囿之珍丽,实妙物之所殷。”《文选·王屮<头陁寺碑文>》:“是故三才既辩,识妙物之功;万象已陈,悟太极之致。”李善 注:“《易》曰: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⒉指其所人创造之物。唐 杨炯《盂兰盆赋》:“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⒊犹妙才。指具有特异禀赋的人。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时都尉 薛访 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声,与笳同音。白上呈见,果如其言。即日故共观试,乃知天壤之所生,诚有自然之妙物也。”
- 16.
异体字释义: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如够、夠,炮、砲、礮,其中的“够、炮”是正体字,“夠、砲、礮”是异体字。
- 17.
异口同声释义:大家说的完全一致。 《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18.
异口同韵释义: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同“异口同音”。
- 19.
异妓释义:有特殊技能之人。《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顷诸鼓吹,广求异妓。时都尉 薛访 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声,与笳同音。”李周翰 注:“妓,能也。”
- 20.
扶来释义:亦作“扶徠”。亦作“扶犁”。传说为 伏羲 乐名。《通典·乐一》:“伏羲 乐曰《扶来》,亦曰《立本》。”宋 罗泌《路史·后纪三·炎帝上》:“乃命 邢天 作《扶犂》之乐,制《丰年》之咏。”罗苹 注:“扶犂,一作‘扶来’,即 伏羲 之《凤来》。来、犂古同音尔。”宋 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长离徠翔,爰作荒乐,歌《扶徠》,咏网罟,以镇天下之人。”罗苹 注:“《扶徠歌》,即《凤来》之颂,乃 神农 之《扶犂》也。扶、凤,来、犂,音相同尔。”明 张居正《答应天抚院书》:“不肖鄙朴不文,亦宜歌《扶徠》,颂盛德,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