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计议 计议的意思

计议

简体计议
繁体計議
拼音jì yì
注音ㄐㄧˋ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核算。【组词】: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组词】:晴雨计。湿度计。(3) 主意,策略。【组词】:计策。计谋。(4) 谋划,打算。【组词】:计划。计议。(5) 姓。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基本含义

指商议、讨论。

计议的意思

计议 [jì yì]

1. 计划;商议。

从长计议。

[talk over; consider; consult; deliberate; discuss; talk over; weigh carefully;]

计议 引证解释

⒈ 谋划;考虑。

《管子·轻重甲》:“计议因权,事之囿大也。”
马非百 新诠:“计议因权,即从权计画。”
《后汉书·南匈奴传》:“欲修和亲,以辅身安国,计议甚高,为单于嘉之。”
唐 张九龄 《敕突骑施毗伽可汗书》:“而戎俗少义,见利生心,故 闕俟斤 入朝,行至北庭有隙,因此计议,即起异心。”
柔石 《二月》二三:“他一路想,回到他底房内,他还坐着计议。”

⒉ 商量;商议。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鑊,唯大王与羣臣孰计议之。”
《晋书·赵诱传》:“进退有疑,会羣吏计议。”
明 黄淳耀 《诸葛亮论下》:“诸葛亮 伐 魏,与羣下计议。 魏延 欲请兵万人与 亮 异道,会於 潼关,如 韩信 故事, 亮 制而不许。”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九:“说了一句,她就停住了,不敢往下说,怕把 徐义德 给她计议的事泄露出去。”

⒊ 犹计数。

《般泥洹经·如来化说法品》:“一一茎节枝叶华实上,化作无数不可计议、不可称量如来。”


国语词典

计议 [jì yì]

⒈ 计划商议。

《后汉书·卷一二·彭宠传》:「宠又与常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
《三国演义·第二回》:「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与朱俊计议。」

商议


计议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筹划释义:⒈想办法;定计划:这里正在筹划建设一座水力发电站。⒉筹措:筹划资金。筹划建筑材料。
    • 2.
      商议释义: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须好好商议一下。
    • 3.
      谋划释义:筹划;想办法:仔细谋划。谋划赈灾义演。

计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刺释义:⒈周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 ⒉指三次察讯。⒊谓击刺三次。
    • 2.
      不题释义:⒈旧章回小说用语,犹言按下不表。 《水浒传》第九四回:“当下计议已定,坚守关隘,只等 唐斌 处消息,不题。”《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烧宝莲寺》:“亲戚人等,各在门外看守。和尚也自关闭门户进去,不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 又教给他写殿试策白折子,预备来年会试,不题。”⒉不提起。《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父死安葬为大,他为天下,葬父之事不题,最不孝了。”
    • 3.
      书刀释义:在竹木简上刻字或削改的刀。 古称削,汉 人称书刀。《释名·释兵》:“书刀,给书简札有所刊削之刀也。”《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今特赐钱十万,杂繒卅匹,玉具、剑佩、书刀、绣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后 绍 遣使诣 邈,有所计议,与 邈 耳语;馥 在坐上,谓为见图,无何,起至溷,以书刀自杀。”胡三省 注:“时虽已有纸,犹多用刀笔书,故有书刀。”
    • 4.
      从长商议释义:犹言从长计议。
    • 5.
      从长计议释义:慢慢儿地多加商量:这个问题很复杂,应该从长计议,不要马上就做决定。
    • 6.
      从长计较释义:犹言从长计议。
    • 7.
      估捣释义:计议;拨弄。
    • 8.
      共计释义:⒈合起来计算:几项支出共计三千万元。 ⒉共同计议;共议:共计大事。
    • 9.
      刑书释义:⒈刑法的条文。 《书·吕刑》:“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汉书·刑法志》:“子产 相 郑 而铸刑书。”清 恽敬《上座主戴莲士先生书》:“嘉庆 五年前之计议,如军籍之赏罚,计簿之裒益,刑书之轻重,吏职之进退,均有可意得其符验者。”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五节:“晋国 旧势力的代表人物 叔向,听到 子产‘铸刑书’,就去信攻击他背叛‘先王’的制度。”⒉刑部尚书的简称。清 褚人穫《坚瓠十集·兵刑侍郎谑》:“景泰 中,兵刑二部僚佐会坐,时 于谦 为兵书,俞士悦 为刑书。”⒊掌管文书的狱吏。清
    • 10.
      协计释义:共同计议。
    • 11.
      后计释义:日后的计议。
    • 12.
      图议释义:⒈计议;商讨。 ⒉图谋,算计。⒊筹划。
    • 13.
      处画释义:计议;谋划。
    • 14.
      容当后议释义:等以后再计议。
    • 15.
      密议释义:秘密计议。
    • 16.
      志大才疏释义:也说才疏志大。志向很大而能力很低。《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宋史·王安礼传》:“徐僖计议边事。安礼曰:‘僖志大才疏,必误国。’”
    • 17.
      旋背释义:犹转身。形容时间短促。《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羡之 大怒曰:‘与人共计议,如何旋背即卖恶於人邪!’”胡三省 注:“旋背,犹今人言转背也。”
    • 18.
      机深智远释义:机深:考虑周密;智远:见识深远。形容考虑问题深远,从长计议。
    • 19.
      深虑远议释义:深:深入。细致的考虑,从长计议。
    • 20.
      熟议释义:仔细计议。

计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刺释义:⒈周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 ⒉指三次察讯。⒊谓击刺三次。
    • 2.
      不题释义:⒈旧章回小说用语,犹言按下不表。 《水浒传》第九四回:“当下计议已定,坚守关隘,只等 唐斌 处消息,不题。”《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烧宝莲寺》:“亲戚人等,各在门外看守。和尚也自关闭门户进去,不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王孝廉 又教给他写殿试策白折子,预备来年会试,不题。”⒉不提起。《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父死安葬为大,他为天下,葬父之事不题,最不孝了。”
    • 3.
      书刀释义:在竹木简上刻字或削改的刀。 古称削,汉 人称书刀。《释名·释兵》:“书刀,给书简札有所刊削之刀也。”《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今特赐钱十万,杂繒卅匹,玉具、剑佩、书刀、绣文印衣、无极手巾各一。”《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后 绍 遣使诣 邈,有所计议,与 邈 耳语;馥 在坐上,谓为见图,无何,起至溷,以书刀自杀。”胡三省 注:“时虽已有纸,犹多用刀笔书,故有书刀。”
    • 4.
      从长商议释义:犹言从长计议。
    • 5.
      从长计议释义:慢慢儿地多加商量:这个问题很复杂,应该从长计议,不要马上就做决定。
    • 6.
      从长计较释义:犹言从长计议。
    • 7.
      估捣释义:计议;拨弄。
    • 8.
      共计释义:⒈合起来计算:几项支出共计三千万元。 ⒉共同计议;共议:共计大事。
    • 9.
      刑书释义:⒈刑法的条文。 《书·吕刑》:“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汉书·刑法志》:“子产 相 郑 而铸刑书。”清 恽敬《上座主戴莲士先生书》:“嘉庆 五年前之计议,如军籍之赏罚,计簿之裒益,刑书之轻重,吏职之进退,均有可意得其符验者。”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四章第五节:“晋国 旧势力的代表人物 叔向,听到 子产‘铸刑书’,就去信攻击他背叛‘先王’的制度。”⒉刑部尚书的简称。清 褚人穫《坚瓠十集·兵刑侍郎谑》:“景泰 中,兵刑二部僚佐会坐,时 于谦 为兵书,俞士悦 为刑书。”⒊掌管文书的狱吏。清
    • 10.
      协计释义:共同计议。
    • 11.
      后计释义:日后的计议。
    • 12.
      图议释义:⒈计议;商讨。 ⒉图谋,算计。⒊筹划。
    • 13.
      处画释义:计议;谋划。
    • 14.
      容当后议释义:等以后再计议。
    • 15.
      密议释义:秘密计议。
    • 16.
      志大才疏释义:也说才疏志大。志向很大而能力很低。《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宋史·王安礼传》:“徐僖计议边事。安礼曰:‘僖志大才疏,必误国。’”
    • 17.
      旋背释义:犹转身。形容时间短促。《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羡之 大怒曰:‘与人共计议,如何旋背即卖恶於人邪!’”胡三省 注:“旋背,犹今人言转背也。”
    • 18.
      机深智远释义:机深:考虑周密;智远:见识深远。形容考虑问题深远,从长计议。
    • 19.
      深虑远议释义:深:深入。细致的考虑,从长计议。
    • 20.
      熟议释义:仔细计议。

计议造句

1.这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从长计议

2.这项改革如何搞,应从长计议,不可造次。

3.四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长计议

4.你们兄弟俩分家的事,牵涉到抚养老人孩子、财产分配诸多问题,应当从长计议,不能草率行事。

5.孩子转学的事,咱们还是从长计议,反正时间还早着呢!

6.学习知识要从长计议,只有三分钟的热度是完成不了的。

7.这事涉及的面太广,搞得不好,影响很大,需要从长计议

8.我的方寸已乱,断无道理可计议了。

9.这个问题很复杂,应该从长计议,不要马上就做决定。

10.这件事来日方长,咱们再作计议吧!

11.饮鸩止渴的反义词有从长计议

计议(j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计议是什么意思 计议读音 怎么读 计议,拼音是jì yì,计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计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