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岁 [chéng suì]
1. 成为一年。丰年。
成岁 引证解释
⒈ 成为一年。
引《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明 邵璨 《香囊记·看策》:“真是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以致四时成岁,停毒之功存。”
⒉ 丰年。
引《隋书·礼仪志一》:“但帝之为名,本主生育,成岁之功,实为显著。”
明 李贽 《兵食论》:“然蒐狩之礼不举,得无有伤吾之苗稼者乎?且何以祭田祖而告成岁也?”
成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农祥释义:⒈星宿名。 即房宿。《国语·周语上》:“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癉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韦昭 注:“农祥,房星也。农事之候,故曰农祥。”唐 温庭筠《会昌丙寅丰岁歌》:“喜气自能成岁丰,农祥尔物来争功。”宋 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诗:“苍龙掛闕农祥正,父老相呼看藉田。”清 谢重辉《覛土》诗:“今日值农祥,荷鍤出吾庐。”⒉指农事。宋 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出狩适当於冬隙,班师未废於农祥。”《宋史·乐志十二》:“土发而祭,农祥是祈。”
- 2.
刑德释义:⒈刑罚与教化;刑罚与恩赏。 《韩非子·二柄》:“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晋 葛洪《抱朴子·广譬》:“二仪不能废春秋以成岁,明主不能舍刑德以致治。”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改宪敕法,审刑德之原。”⒉古人以刑为阴克,以德为阳生,附会五行生克之说。《史记·龟策列传》:“明於阴阳,审於刑德。”三国 魏 阮侃《宅无吉凶摄生论》:“世有安宅、葬埋、阴阳、度数、刑德之忌,是何所生乎!”
- 3.
四节释义:⒈指春、夏、秋、冬四季。《后汉书·杨赐传》:“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顺四节也。”李贤 注:“四节,谓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也。”三国 魏 曹丕《连珠》之二:“盖闻四节异气以成岁,君子殊道以成名。”晋 陆机《塘上行》:“四节逝不处,繁华难久鲜。”⒉指四时的节日。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退省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詔,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篤义。”《晋书·王濬传》:“濬 今有二孙,年出六十,室如悬磬,餬口 江 滨,四节蒸尝,菜羹不给。”清 吴伟业《萧史青
- 4.
岁事释义:⒈一年中应做的事。《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孔颖达 疏:“‘成岁事’者,断定计要,一岁事成,乃制来岁之国用。”⒉多指一年的农事。《尚书大传》卷五:“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郑玄 注:“祈乐当为新穀。”南朝 宋 颜延之《重释何衡阳书》:“薄从岁事,躬歛山田。”宋 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二:“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清 赵翼《恭纪》诗之二:“沧溟无警妖氛熄,绚甸咸登岁事丰。”⒊指诸侯每年秋天朝见天子的事。《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孔颖达 疏
- 5.
岁功释义:⒈一年的时序。《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四万六千八十銖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南朝 宋 沉约《悯国赋》:“时难纷其未已,岁功迫其将徂。”《北史·循吏传论》:“为政之道,宽猛相济,犹寒暑迭代,俱成岁功也。”明 宋濂《燕书》之三三:“阴阳合而大化彰,寒暑正而岁功成,夫妇和而家政理,天道也,亦人道也。”⒉一年农事的收获。《汉书·礼乐志》:“阳出布施於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於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竟亡一岁
- 6.
岁历释义:⒈见“岁历”。⒉亦作“岁歷”。即年历。《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绩咸熙”孔 传:“言定四时,成岁歷,以告时授事,则能信。”宋 梅尧臣《矮石榴树子赋》:“非封植,忽此生荣,三传岁历,密叶如盖。”赵朴初《金缕曲》词:“岁历翻新页,喜回头,一年经过,奇峰千迭。”
- 7.
岁德释义:⒈谓土地一年四季滋生万物的功德。 《管子·四时》:“春嬴育,夏养长,秋聚收,冬闭藏,大寒乃极,国家乃昌,四方乃服,此谓岁德。”尹知章 注:“言土能成岁之德也。”⒉岁中德神。汉 袁康《越绝书·计倪内经》:“太阴在阳,岁德在阴,岁美在是,圣人动而应之制。”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岁德》:“曾门经 曰:‘岁德者,岁中德神也。’”
- 8.
成岁释义:⒈成为一年。《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明 邵璨《香囊记·看策》:“真是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以致四时成岁,停毒之功存。”⒉丰年。《隋书·礼仪志一》:“但帝之为名,本主生育,成岁之功,实为显著。”明 李贽《兵食论》:“然蒐狩之礼不举,得无有伤吾之苗稼者乎?且何以祭田祖而告成岁也?”
- 9.
文物声明释义:指礼乐典章制度。 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宋 苏轼《永裕陵十二月旦表本》:“文物声明,但覩乘时之迹;昆虫草木,孰知成岁之功。”宋 叶适《上张安抚书》:“文物声明,沾渍已久;山川风土,夷险不除。”严复《论世变之亟》:“盖自高顙深目之伦,杂处此结衽编髮之中,则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
- 10.
纪历释义:记时的历法。 晋 陶潜《桃花源》诗:“虽无纪历誌,四时自成岁。”宋 梅尧臣《读月石屏》诗:“吾谓此石之蹟虽似月,不能行天成纪历。”清 黄遵宪《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