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 [jì liàng]
1. 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与一个已知的量作比较,以计算大小、长短、轻重等。
英[ measure and calculate; estimate; ]
2. 计算或估计数量。
例不可计量。
英[ estimate; ]
计量 引证解释
⒈ 计算,度量。又
引《管子·宙合》:“天淯阳,无计量;地化生,无泮崖。”
戴望 校正:“丁 云:‘阳当为养。叚借字。’”
《佛说月明菩萨经》:“如来无所著等正觉,饶益於世间不可计量,积累功德,欲度一切故。”
唐 沉亚之 《表医者郭常》:“常 曰:‘夫贩贾之人,细度而狭见,终日誉集(一作希售)榷买,计量於毫銖之间,所入不能补其望。’”
明 袁宏道 《答陶石篑书》:“此何异牛肚中虫,计量天地广狭长短哉!”
例如:计量标准。
⒉ 考虑,打算。
引叶圣陶 《浏河战场》诗:“你兀坐在这里作什么计量?是否想招回前此的家庭欢乐?”
国语词典
计量 [jì liàng]
⒈ 计算度量。
引《管子·宙合》:「天淯阳,无计量;地化生,无法崖。」
《淮南子·兵略》:「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
⒉ 计策、谋略。也作「智量」。
引《元朝秘史·卷一》:「孛端察儿见有个雏黄鹰拿住个野鸡,他生计量拔了几根马尾做个套儿,将黄鹰拿著养了。」
计量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校准释义: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准确。
- 2.
校验释义:校准并检验:原子钟的长期稳定性还要以地球公转周期为准来校验。
- 3.
检定释义:检查鉴定:药品检定。检定计量器具。教师资格检定考试。
- 4.
测量释义:用各种仪器来测定地形、物体位置以及测定各种物理量(如温度、重量、地震波、电压等)。
计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两释义:⒈计量单位。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今以一斤的十分之一为一两,一两为十钱。《淮南子·天文训》:“十二銖而当半两,衡有左右,因倍之,故二十四銖为一两。”汉 刘向《说苑·辨物》:“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宋史·律历志一》:“一两者,合二十四銖为二千四百黍之重。”⒉古代布帛,以古尺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以币锦二两,缚一如瑱,适 齐 师”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匹也。”《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唐
- 2.
一令释义:一个计量单位.一令为500张纸,但是有些国家的一令为1000张纸.纸张的计数单位是令,一令纸是指500张全开纸或1000张对开纸。
- 3.
一宛释义:宋 时小贩卖麦面时以袋为计量单位,一袋称一宛。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其卖麦麵,每秤作一布袋,谓之一宛,或三五秤作一宛,用太平车或驴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
- 4.
一条释义:⒈谓相连相通。⒉表数量。用于分列的项目或计量条状的东西。⒊犹一股。
- 5.
一絲不苟释义:形容做什么事都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丝:计量单位。
- 6.
万仞释义: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万仞:古代八尺为仞,万仞,山极高。
- 7.
丈尺释义:⒈谓以丈、尺为单位来计量。 ⒉喻深浅。⒊比喻侷促的境地。
- 8.
不赀之禄释义:赀:计算,估量;禄:古代官吏的薪俸。不可计量的薪俸。比喻待遇极高。
- 9.
不赀释义:无从计量,表示多或贵重(多用于财物):价值不赀。 工程浩大,所费不赀。
- 10.
丝斤释义:指蚕丝。 蚕丝以斤计量,故称。
- 11.
丝毫不差释义: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用来形容极小或很小。形容一点也不欠缺。
- 12.
五量释义:⒈五种计量标准的合称。⒉五种量器的合称。
- 13.
以泽量尸释义: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 14.
仪器释义:用于实验、观测、计量、绘图、记录、检测等的比较精密的装置或器具。
- 15.
信息论释义:研究信息及其传输的一般规律的理论。 运用数学和其他相关方法研究信息的性质、计量以及获得、传输、存储、处理和交换等。应用在通信、生理学、物理学、语言学等领域。
- 16.
儋石之储释义:犹言少量的财富。儋,成担贷物的计量单位。
- 17.
儋石释义:⒈儋受一石,故称儋石。 用以计量谷物。儋,石罂。一说一石为石,二石为儋,谓一人所担。⒉借指少量米粟。
- 18.
公亩释义:地积的非法定计量单位。1公亩合100平方米。
- 19.
准量释义:⒈计量;估量。⒉引申为比例。⒊犹瞄准。
- 20.
分文不受释义: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制钱的最小单位。一个钱也不接受。比喻不计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