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 [sì hào]
1. 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2. 指南朝齐徐伯珍兄弟四人。
4. 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四皓 引证解释
⒈ 指 秦 末隐居 商山 的 东园公、甪里先生 (甪,一作角)、 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张良 计,迎四皓,使辅太子, 高祖 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按,《史记·留侯世家》 司马贞 索隐引《陈留志》作“园公 姓 庾”。参见“商山四皓”。
引汉 扬雄 《解嘲》:“藺生 收功於 章臺,四皓采荣於 南山。”
唐 杜牧 《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 汉祖,张仪 无地与 怀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四皓考》:“《陈留志》云:‘ 东园公 姓 唐,名 秉,字 宣明,襄邑 人,常居园中,因以为号; 夏黄公 姓 崔,名 廓,字 少通,齐 人,隐居 夏里 修道,故号 夏黄公 ; 甪里先生,河内 軹 人, 泰伯 之后,姓 周 名 术,字 元道,号曰 霸上先生。’却欠 綺里季。皇甫謐 《高士传》载:‘ 綺里季 姓 朱,名 暉,字 文季。’四人详矣……予以《索隐》既引《陈留志》欠 园公 之名,失写也; 廓 与 广 同,姓 黄,非 崔,文义顺也; 甪里 既称 泰伯 之后,必 苏 人,或寓居於 軹 也。”
⒉ 指 南朝 齐 徐伯珍 兄弟四人。
引《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 徐伯珍 ﹞家甚贫窶,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⒊ 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引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诗:“我昔曾上 嘉禾岛,岛上衣冠多四皓。”
国语词典
四皓 [sì hào]
⒈ 商山四皓的简称。参见「商山四皓」条。
引《文选·扬雄·解嘲》:「若夫蔺生收功于章表,四皓采荣于南山。」
《文选·班彪·王命论》:「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四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雨释义:⒈一场雨。 汉 桓宽《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唐 白居易《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穀滋。”宋 苏轼《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许杰《枉生女士》:“所谓‘终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这种时候而言的。”⒉佛经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说一味之法,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金刚三昧经·序品》:“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随其性各异。”唐 皎然《听素法师讲法华经》诗:“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 2.
东园公释义:汉 初“商山四皓”之一。 也称 园公。姓 庾,字 宣明,居园中,因以为号。《史记·留侯世家》:“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鬚眉晧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 东园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黄公。”一说,东园公,姓 园 名 秉,号 园公,陈留 襄邑 人。参阅 晋 陶潜《集圣贤群辅录上》。
- 3.
九老释义:指 唐 白居易、胡杲 等九人。 宋 范仲淹《依韵酬太傅张相公见赠》:“卧龙 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宋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二:“頽然如九老,白髮连苍髯。”明 方孝孺《万寿堂记》:“昔之以年称者如 商山 之四皓,洛 之九老。”详“九老图”。
- 4.
二疏释义:亦作“二疎”。 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广 为太傅,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晋 张协《咏史》:“蔼蔼 东都门,群公祖二疎。”《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伏奉尊命。”唐 护国《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明 何景明《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 5.
南山皓释义:即 商山 四皓。唐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送尔 长江 万里心,他年来访 南山 皓。”王琦 注:“南山皓,谓 汉 之四皓。四皓在 秦 时始入 蓝田山,后又入 地肺山,汉 时匿 终南山。”亦称“南山叟”。明 许潮《同甲会》:“俺几个茹灵芝,共效 南山 叟。”详“商山四皓”。
- 6.
唠唠释义:形容言语絮叨。前蜀 贯休《四皓图》诗:“何人图四皓?如语话嘮嘮。双鬢雪相似,是谁年最高?”前蜀 贯休《湖上作》诗:“我竟胡为者,嘮嘮但爱吟。”
- 7.
商山四公释义:见“商山四皓”。
- 8.
商山四皓释义:秦 末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 秦 乱,隐 商山,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 商山 四皓。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吕后 用 留侯 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 高祖 辍废太子之议。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唐 颜师古 注:“四人,谓 园公、綺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所谓 商山 四皓也。”亦称“商山四公”、“商山四翁”。汉 荀悦《申鉴·杂言上》:“高祖 虽能申威於 秦 项,而屈於 商山 四公。”明 冯惟敏《二犯傍妆台·世恩堂雨酌》曲:“竹溪 六逸,
- 9.
商山四翁释义:见“商山四皓”。
- 10.
商山翁释义:指 商山 四皓。
- 11.
商山老释义:指 商山 四皓。
- 12.
商皓释义:“商山四皓”的省称,借指高士。
- 13.
商老释义:指 商山 四皓。
- 14.
四白释义:⒈因眼珠小而四周皆露眼白。旧时相者认为人有此相则死于刀兵之灾;又以为妇人有此相则与人奸乱。⒉指商山四皓。⒊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眼睑下一寸,当眶下孔处。
- 15.
四皓释义:指 秦 末隐居 商山 的 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 商山 四皓。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吕后 用 张良 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 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汉 扬雄《解嘲》:“藺生 收功於 章臺,四皓采荣於 南山。”唐 杜牧《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 汉祖,张仪 无地与 怀王。”明 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四皓考》:“《陈留志》云:‘东园公 姓 唐,名 秉,字 宣明,襄邑 人,常居园中,因以为号;
- 16.
四翁释义:指 商山 四皓。
- 17.
四老释义:四位老人。指 商山 四皓。
- 18.
园绮释义:“商山 四皓”中的 东园公 和 绮里季 的并称。
- 19.
夏黄公释义:商山 四皓之一。
- 20.
夷皓释义:伯夷 和 商山 四皓的合称。同为避乱君而隐遁,古称高节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