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方 [rén fāng]
1. 古族名。即夷方。人,通“夷”。殷代分布在今山东一带。帝乙、帝辛时曾多次抗殷,后为殷所并。参阅《殷虚书契前编》。
人方 引证解释
⒈ 古族名。即 夷方。人,通“夷”。 殷 代分布在今 山东 一带。 帝乙、帝辛 时曾多次抗 殷,后为 殷 所并。参阅《殷虚书契前编》。
人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鼓释义:⒈渭三度击鼓。《左传·庄公十年》:“齐 人三鼓。”宋 杨万里《仲良见和再和谢焉》诗:“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⒉三更。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红楼梦》第一回:“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僧》:“未三鼓,公起视,自饲马。”
- 2.
丛雀渊鱼释义: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
- 3.
仰止释义:仰慕;向往。止,语助词。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宋 姜夔《饶歌吹曲·沅之上》:“真人方兴,百神仰止。”清 魏源《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之一:“山形果象蹲,遗躅空仰止。”孙中山《革命原起》:“二人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
- 4.
企仰释义:踮起脚来仰望。 引申指景仰,仰慕。《陈书·宣帝纪》:“朕企仰前圣,思求讼平,正道多违,浇风靡乂。”宋 王安石《上郎侍郎书》:“庶几进望庭下,解积年企仰之意。”清 黄宗羲《明文案序下》:“当 空同 之时,韩、欧 之道如日中天,人方企仰之不暇。”郭沫若《羽书集·发挥大无畏的精神》:“我们有好些人在焦躁中企仰着外国的伟大作家。”
- 5.
俗好释义:流俗之所喜好。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 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权 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 亦发哀”裴松之 注引《吴书》曰:“肃 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宋 欧阳修《希真堂东手种菊花十月始开》诗:“看多易猒情不专,鬭紫夸红随俗好。”清 姚椿《乔处士遗集序》:“处士侍父柘溪,吟咏自乐,不顾俗好。”
- 6.
刀俎释义:刀和案板,切肉 的工具。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俎(zǔ)。
- 7.
因敌为资释义:犹因敌取资。 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 8.
因敌取粮释义:因:依靠;粮:粮食。从敌人方面取得粮食等科物资。
- 9.
因敌取资释义:因:依,靠;资:财物,资用。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 10.
奉报释义:⒈报答。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聂师道》:“某即昔年 扬州 紫极宫 中为盗者,感先生至仁之心,今以奉报。”《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承兄盛德,必当奉报,不敢有忘!”鲁迅《书信集·致黄苹荪》:“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⒉犹奉告。宋 郭彖《睽车志》卷二:“忽復闻鬼语,士人方怒叱之,乃云非敢为厉,有少事奉报耳。”鲁迅《书信集·致姚克》:“插画家正在物色,稍迟仍当奉报也。”
- 11.
孤蹄弃骥释义:孤:单一;骥:骏马。就因为一只蹄子有毛病。而放弃骏马不用。比喻在用人方面求全责备,过于挑剔。
- 12.
宗党释义:宗族,乡党。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二:“日晏罢朝归,鞍马塞衢路。宗党生光华,宾僕远倾慕。”《宋书·孝义传·许昭先》:“昭先 父母皆老病,家无僮役,竭力致养,甘旨必从,宗党嘉其孝行。”宋 陆游《吕从事夫人方氏墓志铭》:“父 元矩 朝散郎知 建州。建州 之殁,夫人尚幼,事母已为宗党所称,年二十有一来归。”《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洛阳 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 袁绍 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貲,必得巨万。”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明 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復进讨 健。”
- 13.
尊人释义:⒈尊敬他人。《礼记·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⒉对他人或自己父母的敬称。《旧唐书·王重荣传》:“雁门 李僕射,与僕家世事旧,其尊人与僕父兄同患难。”清 周亮工《与高康生书》:“孑然一书生,念两尊人远在数千里外,妻孥復旅食 榕城。”叶圣陶《北上日记·三月二十日》:“其尊人方患气管炎,年已八十有二,颇为可虑。”⒊泛指长辈。《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我无尊人拘管,只碍得这个小业畜。”
- 14.
尊便释义:请人方便行事的敬词。
- 15.
思度释义:⒈才思器量。《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 年四十六,建安 二十二年卒”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吴书》:“肃 为人方严……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⒉谓才思气度。《世说新语·赏誉》“严仲弼 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刘孝标 注引 晋 蔡洪《与刺史周浚书》:“严隐,字 仲弼 ……稟气清纯,思度渊伟。”⒊考虑,思忖。宋 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臣等思度,是和与不和,俱为大患。”
- 16.
扒头释义:方言。未包网巾头发的青年壮年人。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又无那小扒头浓妆艳裹,又无那大行首妙舞清歌。”清 李玉《清忠谱》第二折:“人人认得老扒头,年幼。[白]自家 姑苏 城外有名的 周 老男 周文元 便是。少年无赖,独霸一方。”原批:“吴 人方言以壮年未包网巾者曰扒头。”
- 17.
拜见释义:拜会;会见(从客人方面说):拜见尊长。拜见恩师。
- 18.
敌方释义:敌人方面。
- 19.
敛怨释义:《诗·大雅·荡》:“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郑玄 笺:“敛羣不逞作怨之人,谓之有德而任用之。”后以“敛怨”指招惹怨恨。唐 陆贽《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不得赊取抑配,因兹敛怨扰人。”《宋史·河渠志一》:“或物已输官,或人方在路,未及兴役,寻已罢修,虚费民财,为国敛怨。”
- 20.
方便之门释义:方便:本佛家语,指灵活对待。 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门径,后指给人方便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