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考核 考核的意思
kǎo

考核

简体考核
繁体
拼音kǎo hé
注音ㄎㄠˇ ㄏ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ǎo,(1) 试验,测验。【组词】:考试。考查。(2) 检查,查核。【组词】:考察。考勤。稽考。考核。(3) 推求,研究。【组词】:考古。考据。考订。考证。(4) 老,年纪大。【组词】:寿考。(5) 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组词】:先考。如丧考妣。(6) 击,敲。【例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hé hú,(1) 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组词】:桃核。杏核。(2) 像核的东西。【组词】:核细胞。核酸。核心(中心)。结核。(3) 指原子核、核能、核武器等。【组词】:核潜艇。核试验。核战争。核武器。(4) 仔细地对照、考察。【组词】:核定。核计。核实。核算。核查。(5) 翔实正确。【例句】:其文直,其事核。(1) 义同“核(hé)”,用于某些口语词,如“杏核儿”。

基本含义

对人或事物进行评估、评价和检验。

考核的意思

考核 [kǎo hé]

1. 考试,考定核查。

[examine; check;]

考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攷核”。考查审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攷覈。”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若是 邱明 《翼经》作传,攷核必真, 马迁 去 周 已遥,传闻未确,故当以 邱明 为是。”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由督办官绅逐月攷核所收数目,按月榜示通衢,有目共睹。”
亦作“考核”。 1.考查核实。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是故选贤贡士,必考覈其清素,据实而言。”
《三国志·魏志·卫臻传》:“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宋 欧阳修 《勉刘申》诗:“有司精考覈,中第为公卿。”
《清史稿·选举志一》:“学政考覈教官,按其文行及训士勤惰,随时荐黜。”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十:“农工检察人民委员会,委派整理职员予以考核的时候,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

⒉ 研究考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
《旧五代史·晋书·马重绩传》:“詔下司天监 赵仁琦、张文皓 等考覈得失。”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先生,你这话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芫荽之类,怎么不戒?”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序》:“《本事诗》一类之书,其内容尽管考核有据,然而仅备茶馀酒后的消遣。”


国语词典

考核 [kǎo hé]

⒈ 考查审核。也作「考核」。

《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卫臻传》:「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先生,你这话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蒝荽之类,怎么不戒?」

考查 考察 稽核 查核 审核


考核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审核释义:审查核定(多指书面材料或数字材料):审核经费。 审核预算。
    • 2.
      考察释义:⒈实地观察调查: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⒉细致深刻地观察: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索,才能有成就。
    • 3.
      考查释义: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
    • 4.
      稽核释义:查对计算(多指账目)。
    • 5.
      查核释义:检查核对(账目等):反复查核,结算无误。

考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殿释义:⒈一座殿堂。《史记·孝武本纪》:“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⒉古代考核制度,官吏因罪过而受一定的处罚称为一负,积若干负称为一殿。《北史·郭祚传》:“祚 奏言:‘考察令:公清独著,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通典·刑二》:“﹝ 北齐 ﹞ 武成帝 河清 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平局八负为一殿,繁局十负为一殿。”《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按,汉 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负”,此为后起之制
    • 2.
      三考释义:⒈古代官吏考绩之制。 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唐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宋 苏轼《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⒉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
    • 3.
      不谨释义:⒈不敬慎;不小心。 《管子·侈靡》:“使人君不安者属际也,不可不谨也。”《旧唐书·柳宗元刘禹锡传论》:“蹈道不谨,眤比小人。”清 王韬《淞隐漫录·陆碧珊》:“两家书札往来,輒以女婢 红于 为鸿雁,红于 偶不谨,为父女所得,大诧,絶不许女再往生家。”⒉指行为放荡。《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輒首原,抗(蔡抗)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土地夫人》:“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谓此村有污贱不谨之神。”⒊旧时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明
    • 4.
      九班释义:晋 代考核官吏的一种制度。
    • 5.
      习课释义:谓按时进行学习考核。《元典章·吏部三·医官》:“已设医学去处教授人员。见教生徒,照依每年降去一十三科题目,令医生每月习课医义一道。”
    • 6.
      乡论释义:乡里的评论。 古代由乡大夫考核评论,推举人材。
    • 7.
      五考释义:唐 宪宗 时,规定谪贬的官员须经五次考核方可调任。
    • 8.
      京察释义:明 清 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明 代每六年举行一次。清 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改为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明史·选举志三》:“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岁,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调、閒往为民者有差,具册奏请,谓之京察。”《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这位 淮安府 乃是翰林出身,放过一任学臺,后来又考取御史,补授御史,京察一等放出来的。”参阅《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
    • 9.
      人均效能释义:人均效能即人均劳动效率是指考核商业企业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工作量的指标。
    • 10.
      优贡释义:清 制,每三年各省学政於府、州、县在学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为优贡生。经朝考合格后可任职。与岁贡、恩贡、拔贡、副贡合称“五贡”。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善 谢金圃 侍郎 墉,乾隆 十六年以优贡应南巡召试列第一,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清史稿·选举志一》:“贡生凡六,曰: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
    • 11.
      会课释义:⒈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⒉文人结社,定期集会,研习功课,传观所作文字,谓之“会课”。
    • 12.
      低聘释义:按低于原有职务、级别聘用:考核不合格者要低聘或解聘。
    • 13.
      元朝考课释义:元朝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
    • 14.
      入计释义:谓地方官入京听候考核。
    • 15.
      全面分析释义:指在季度、半年或年终决算后进行,主要是对银行的资金运动和财务成果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用以考核计划执行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 16.
      八府巡按释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 17.
      函授学校释义:以通信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校。教学方法以自学函授教材为主,定期由函授学校给予辅导和考核,有时也进行短期的集中面授或就地委托辅导。函授学校导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 的大学推广运动。八十年代后各国始设函授学校。我国解放后为适应广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业务学习的需要,也设立了各级各类的函授学校,如函授大学等。魏巍《壮行集·做新型的知识分子》:“各地函授学校的逐渐设立……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将会得到更有利的条件。”
    • 18.
      函授教育释义:以通信方式开展教学的教育。学生以自学教材为主,并由学校给以辅导和考核。
    • 19.
      功令释义:⒈古代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令或规程。 ⒉旧指政府的法令。
    • 20.
      劳动局释义:劳动局包括劳动分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分局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市制定的劳动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管理辖区内城乡劳动力就业、流动就业、涉外就业;综合管理辖区内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综合管理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负责辖区内企业劳动合同鉴证、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依法行使劳动行政监督检查权,监督检查辖区内企业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组织查处劳动违法案件,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

考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殿释义:⒈一座殿堂。《史记·孝武本纪》:“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⒉古代考核制度,官吏因罪过而受一定的处罚称为一负,积若干负称为一殿。《北史·郭祚传》:“祚 奏言:‘考察令:公清独著,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通典·刑二》:“﹝ 北齐 ﹞ 武成帝 河清 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平局八负为一殿,繁局十负为一殿。”《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按,汉 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负”,此为后起之制
    • 2.
      三考释义:⒈古代官吏考绩之制。 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唐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宋 苏轼《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⒉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
    • 3.
      不谨释义:⒈不敬慎;不小心。 《管子·侈靡》:“使人君不安者属际也,不可不谨也。”《旧唐书·柳宗元刘禹锡传论》:“蹈道不谨,眤比小人。”清 王韬《淞隐漫录·陆碧珊》:“两家书札往来,輒以女婢 红于 为鸿雁,红于 偶不谨,为父女所得,大诧,絶不许女再往生家。”⒉指行为放荡。《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輒首原,抗(蔡抗)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土地夫人》:“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谓此村有污贱不谨之神。”⒊旧时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明
    • 4.
      九班释义:晋 代考核官吏的一种制度。
    • 5.
      习课释义:谓按时进行学习考核。《元典章·吏部三·医官》:“已设医学去处教授人员。见教生徒,照依每年降去一十三科题目,令医生每月习课医义一道。”
    • 6.
      乡论释义:乡里的评论。 古代由乡大夫考核评论,推举人材。
    • 7.
      五考释义:唐 宪宗 时,规定谪贬的官员须经五次考核方可调任。
    • 8.
      京察释义:明 清 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明 代每六年举行一次。清 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改为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明史·选举志三》:“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岁,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调、閒往为民者有差,具册奏请,谓之京察。”《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这位 淮安府 乃是翰林出身,放过一任学臺,后来又考取御史,补授御史,京察一等放出来的。”参阅《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
    • 9.
      人均效能释义:人均效能即人均劳动效率是指考核商业企业每个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工作量的指标。
    • 10.
      优贡释义:清 制,每三年各省学政於府、州、县在学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为优贡生。经朝考合格后可任职。与岁贡、恩贡、拔贡、副贡合称“五贡”。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嘉善 谢金圃 侍郎 墉,乾隆 十六年以优贡应南巡召试列第一,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清史稿·选举志一》:“贡生凡六,曰: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
    • 11.
      会课释义:⒈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⒉文人结社,定期集会,研习功课,传观所作文字,谓之“会课”。
    • 12.
      低聘释义:按低于原有职务、级别聘用:考核不合格者要低聘或解聘。
    • 13.
      元朝考课释义:元朝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
    • 14.
      入计释义:谓地方官入京听候考核。
    • 15.
      全面分析释义:指在季度、半年或年终决算后进行,主要是对银行的资金运动和财务成果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用以考核计划执行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 16.
      八府巡按释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 17.
      函授学校释义:以通信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校。教学方法以自学函授教材为主,定期由函授学校给予辅导和考核,有时也进行短期的集中面授或就地委托辅导。函授学校导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 的大学推广运动。八十年代后各国始设函授学校。我国解放后为适应广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业务学习的需要,也设立了各级各类的函授学校,如函授大学等。魏巍《壮行集·做新型的知识分子》:“各地函授学校的逐渐设立……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将会得到更有利的条件。”
    • 18.
      函授教育释义:以通信方式开展教学的教育。学生以自学教材为主,并由学校给以辅导和考核。
    • 19.
      功令释义:⒈古代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令或规程。 ⒉旧指政府的法令。
    • 20.
      劳动局释义:劳动局包括劳动分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分局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市制定的劳动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管理辖区内城乡劳动力就业、流动就业、涉外就业;综合管理辖区内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综合管理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负责辖区内企业劳动合同鉴证、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依法行使劳动行政监督检查权,监督检查辖区内企业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组织查处劳动违法案件,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

考核造句

1.考核,人事部决定录取小明为我公司正式员工。

2.需转入其他院校者,由转出学校推荐,经转入学校考核证实,转学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3.对准备提升职务的人员,必须全面考核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

4.组织部门的同志来到学生和教师中间,考核学校的领导班子。

5.学校每年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成绩进行全面考核

6.培训班结束前,要考核学员们的业务。

7.在这次考核中,她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8.他正在接受组织的考核

考核(kao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考核是什么意思 考核读音 怎么读 考核,拼音是kǎo hé,考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考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