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志道 志道的意思
zhìdào

志道

简体志道
繁体
拼音zhì dào
注音ㄓˋ ㄉ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意向。【组词】: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2) 记在心里。【组词】:志喜。志哀。永志不忘。(3) 记载的文字。【组词】: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组词】:标志。(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组词】:志子。用碗志志。(6) 姓。

dào,(1) 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 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 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句】: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组词】:会道门。一贯道。(8) 说,讲。【组词】: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9) 用语言表示情意。【组词】:道喜。道歉。道谢。(10) 线条。【组词】:铅笔道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组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基本含义

志向高远,道义高尚的人生道路。

志道的意思

志道 [zhì dào]

1. 有志于道。语出《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 把道理记在心里。志,通“识”。

志道 引证解释

⒈ 有志于道。

语出《论语·里仁》:“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汉武内传》:“若其志道,将以身投饿虎,忘躯破灭,蹈火履水,固於一志,必无忧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鲍丘水》:“施主虑闕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託焉。”

⒉ 把道理记在心里。志,通“识”。

《国语·晋语三》:“志道者勿忘,将及矣!”
韦昭 注:“志,识也。及,至也。勿忘此占,言祸将至也。”


志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志道释义:⒈有志于道。语出《论语·里仁》:“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汉武内传》:“若其志道,将以身投饿虎,忘躯破灭,蹈火履水,固於一志,必无忧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施主虑闕道业,故崇斯构,是以志道者多栖託焉。”⒉把道理记在心里。志,通“识”。
    • 2.
      潜玉释义:隐藏的美玉。 指洁身避世。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序:“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於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逯钦立 注:“潜玉,藏玉,指隐居不作官。”
    • 3.
      班爵释义:⒈爵位;官阶。《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朱 怒曰:‘班爵同,何以黜 朱 於朝。’”《国语·周语上》:“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为班爵贵贱以列之。”《新唐书·裴耀卿传》:“林甫 惊曰:‘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何也。’”元 揭傒斯《故中宪大夫苏公志道哀》诗:“銓选班爵冗,出入钱穀细。”清 朱克敬《暝庵杂识》卷二:“老夫得备记室足矣,必以马齿班爵相推,虚名可耳,他非所愿也。”⒉颁授爵位。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天子裂土班爵,所以庸勋也。”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公从容至前,炷香揖之
    • 4.
      辰堠释义:古代驿站间标志道里的土坛。
    • 5.
      遐弃释义:⒈远相抛撇;远相离弃。《诗·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唐 元稹《莺莺传》:“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復何言?”宋 范质《诫儿侄八百字》诗:“天子未遐弃,日益素飡忧。”明 方孝孺《与苏先生》之一:“师友遐弃,忽踰六年。绪言閎论,久絶心耳。”⒉指皇帝归天。元 揭傒斯《故中宪大夫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苏公志道哀词》诗:“忠献 一朝没,武皇 亦遐弃。”
    • 6.
      鸬鷀陂释义:地名。在 河南省 临漳、内黄 二县界。《魏书·地形志上》:“临漳,天平 初分 鄴 併 内黄、斥丘、肥乡 置。有…… 鸕鷀陂。”元 王逢《寄郑志道教谕兼简其子宗晦》诗:“鸕鷀陂 上发舟航,沙石荧荧乱水光。”

志道(zhi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志道是什么意思 志道读音 怎么读 志道,拼音是zhì dào,志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志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