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纳 [bǎn nà]
1.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所属的旧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1960年版纳改为县,如版纳景洪改称景洪县。
版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傣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03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区的河谷坝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信奉小乘佛教。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2.
僾尼释义:部分哈尼族人的自称。 主要居住在 云南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3.
基诺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8万(1990年)。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有本民族语言。
- 4.
布朗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2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临沧、思茅地区。有本民族语言,兼通傣语。多信奉小乘佛教。
- 5.
拉祜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1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临沧、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山区。有本民族语言文字,部分通汉语文。建有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等自治地方。祜(hù)。
- 6.
望天树释义: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高可达80米,有板状根,叶子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花黄白色,有香气,果实椭圆形。 生长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广西,是我国的珍稀树种。
- 7.
枯蔫释义:犹枯萎。《花城》1981年第3期:“一个春天,我们忽然发现‘版纳红’攀枝花的幼林竟成片地枯蔫死去。”
- 8.
澜沧江释义: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流经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长2 153千米。流域狭长,支流短小,河道多急流、险滩。于云南西双版纳流出国境后称湄公河。
- 9.
版纳释义: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所属的旧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1960年版纳改为县,如版纳景洪改称景洪县。
- 10.
自然保护区释义:国家为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和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而依法划定的区域,如我国的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 11.
赞哈释义:傣族曲艺曲种。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赞哈”为傣语歌手之意。演出时一人一笛或两人合作,多演于吉庆时日。曲调具朗诵风格。传统曲目多为民间传说,也有即兴编词的歌唱。
- 12.
龙佛塔释义:曼飞龙佛塔在景洪县大勐龙一个叫作曼飞龙寨子的后面的山顶上,距自治州首府允景洪70公里,距大勐龙3公里,是西双版纳著名的佛塔群,有人把它叫作“笋塔”这是形容群塔像春笋一样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