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常 [lún cháng]
1. 人与人相处的常道。特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即认为这种道德所规范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即五伦,是不可改变的常道。
伦常 引证解释
⒈ 人与人相处的常道。特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即认为这种道德所规范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即五伦,是不可改变的常道。
引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干名义,瀆伦常,败风俗,皆王法之所必禁也。”
《红楼梦》第一〇七回:“贾政 最循规矩,在伦常上也讲究的。”
聂绀弩 《读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古迹’之类本是用各种方法造出来的;关心伦常的人说是孝子孝女什么的。”
国语词典
伦常 [lún cháng]
⒈ 人与人相处的常道。
引《红楼梦·第一回》:「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伦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品释义:⒈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书·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孔 传:“五品谓五常。”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晋 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明 归有光《明君恭己而成功》:“当 尧 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⒉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颜师古 注:“五品即五常,谓仁、义、礼、智
- 2.
伦彝释义:伦常。 明 汪廷讷《种玉记·互醋》:“我寧甘一死,难居侧室乱伦彝。”清 蒋士铨《桂林霜·完忠》:“十餘年苟且偷生,不顾伦彝。”
- 3.
伦纪释义:⒈伦常纲纪。⒉条理。
- 4.
六纪释义:⒈指封建社会中的六种伦常关系。汉 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礼记·乐记》“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唐 孔颖达 疏引《礼纬含文嘉》:“六纪,谓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是六纪也。”明 宋濂《默斋铭》:“维人之生,内则五性七情,外则三纲六纪。”⒉传说自 遂人氏 至 伏羲氏 凡六纪。唐 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六艺论》又云:‘遂皇 之后,歷六纪九十一代至 伏牺,始作十二言之教’……案,《广雅》云:‘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
- 5.
凡伦释义:⒈人世伦常;普通伦常。⒉平庸之辈。
- 6.
名伦释义:名分伦常。
- 7.
大伦释义: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 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
- 8.
大顺释义:⒈谓顺乎伦常天道。 ⒉自然,天然。⒊犹大法。
- 9.
夫为妻纲释义:夫为一家之主。 主,要能立正标竿。主,要明白道理。主,对妻要以坦诚相待,体贴关怀、鼓励、安慰,治家需包容让事,不该制造婆媳对立,凡事以和为贵,为修身齐家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夫妻能同甘与共苦,能同修与同福。如家规难立,失了伦常,家就不能和蔼兴旺,此谓夫为妻纲。
- 10.
常伦释义:⒈伦常。 ⒉常序;常类。⒊一定的规律。
- 11.
彝伦攸叙释义:意指伦常有序。
- 12.
彝伦攸斁释义:指伦常败坏。
- 13.
彝伦释义:⒈常理;常道。⒉指伦常。⒊谓成为表率、成为典范。⒋指铨选官吏。
- 14.
斁伦释义:败坏伦常。
- 15.
无父无君释义:孟轲斥责墨翟、杨朱之语。后以讥刺无伦常者。
- 16.
百善孝为先释义: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
- 17.
贼伦释义:毁弃伦常,败坏道德。
- 18.
逆伦释义:违反伦常,旧指谋杀尊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