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 [yāo yuē]
1. 立盟;立约;约定。
2. 指契约、盟约。
3. 控制;约束。
5. 邀约;邀请。
要约 引证解释
⒈ 立盟;立约;约定。
引《史记·苏秦列传》:“要约曰:‘ 秦 攻 楚,齐 魏 各出鋭师以佐之。’”
《旧唐书·崔胤传》:“臣今见与 茂贞 要约,释两地猜嫌,早致万乘归京,以副八紘恳望。”
《朱子语类》卷二二:“如今人与人要约,当於未言之前,先度其事之合义与不合义。”
⒉ 指契约、盟约。
引《明史·外国传三·日本》:“宣德 初,申定要约,人毋过三百,舟毋过三艘。”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缅 目 渺茫莫 报曰:‘愿以两军适中地,筑坛受要约。’”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三:“她便和 慧修 要约:不可在学校里看。”
⒊ 控制;约束。
引《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十二年》:“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
胡三省 注:“要约,犹约束也。”
清 唐甄 《潜书·尚治》:“廉耻之心亡,要约之意轻。”
⒋ 邀约;邀请。
引《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四年》:“交趾 累移文乞会兵讨贼,而朝廷久未报。观其要约甚诚,纵未能灭贼,亦可使相离贰。”
⒌ 简约洗炼。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⒍ 犹要紧。
引宋 朱熹 《近思录》卷三:“学者先须读《语》《孟》,穷得《语》《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他经,甚省力。”
国语词典
要约 [yāo yuē]
⒈ 约束。
引《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约天下,是燕、赵无齐、楚,齐、楚无燕、赵也。」
⒉ 契约。
引《清平山堂话本·阴隲积善》:「官凭文引,私凭要约。若便还你,恐后无以为凭。」
⒊ 法律上指以缔结契约为目的,而向相对人所为之意思表示。
⒈ 简要约略。
引《书经·顾命》唐·孔颖达·正义:「王之所命,实普命群臣;序以要约为言,直云命召公毕公。」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若毛公之训诗,安国之传书,郑君之释礼,王弼之解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
要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刘郎释义:⒈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⒉指 汉武帝 刘彻。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⒊指 汉高祖 刘邦。宋 辛弃疾《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⒋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⒌指 东汉 刘晨。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唐 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 相约事难谐
- 2.
实覈释义:⒈核实。《后汉书·顺帝纪》:“三年春正月丙子,京师地震,汉阳 地陷裂。甲午,詔实覈伤害者,赐年七岁以上钱,人二千。”《后汉书·刘盘传》:“可申勑刺史、二千石,务令实覈,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⒉朴实。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桓谭 称文家各有所慕,或好浮华而不知实覈,或美众多而不见要约。”
- 3.
成言释义:⒈订约,成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壬戌,楚 公子 黑肱 先至,成言於 晋。”《楚辞·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朱熹 集注:“成言,谓成其要约之言也。”宋 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词:“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前与 张公 业有成言,延数日而遽悔之。”⒉形成完整的论断。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 4.
文家释义:⒈崇尚文礼的朝代。《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汉 何休 注:“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皇后有諡,起於 东汉 ……然则质家尚单,文家尚复,后世或用复諡。”清 龚自珍《春秋决事比答问》:“周,文家也。”⒉文章家,作家。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桓谭 称文家各有所慕,或好浮华而不知实覈,或美众多而不见要约。”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李温陵相》:“晋江公 居破庙五年,乞归之疏,几七十上,每篇有一议论,初不重复,且词理灿
- 5.
木契释义:木制的符信或凭证。《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铜鱼、木契,然后入。”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木契》:“猺人无文字,其要约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执其一,守之甚信。”《宋史·兵志十》:“康定 元年,颁铜符、木契、传信牌。”《辽史·仪卫志三》:“木契,正面为阳,背面为阴,閤门唤仗则用之。”
- 6.
申定释义:规定。 《明史·外国传三·日本》:“宣德 初,申定要约,人毋过三百,舟毋过三艘。”《明史·杨博传》:“申定市额,使无滥索而已。”
- 7.
要约释义: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具体确定,并且应表明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可以撤回、撤销。是合同订立的一种方式。与“承诺”相对。
- 8.
要约承诺释义:依合同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 9.
订久要释义:谓订立历时久远的要约。 语本《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邢昺 疏:“言与人少时有旧约,虽年长贵达,不忘其言。”明 陈所闻《梁州贺新郎·汪去泰开园范罗山下题赠》套曲:“我幽栖近筑 秦淮 小,你悬榻斋头订久要,有日放棹花谿醉浊醪。”明 凌濛初《北红拂》第二出:“一笑相逢订久要,待往侯门问俊髦。”清 王源《复姚梅友书》:“但未审高明自任之具居何等乎?与 源 所见同乎异乎?更须面质以订久要,不敢草草徒作语言文字观也。”
- 10.
道边释义:⒈商谈于边界之上。 《汉书·霍去病传》:“ 浑邪王 与 休屠王 等谋欲降 汉 ,使人先要道边。” 颜师古 注:“道犹言也。先为要约来言之於边界。”⒉路旁。《后汉书·曹褒传》:“作舍道边,三年不成。”《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 唐 孔颖达 疏:“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胸中万卷书,不如一囊钱。不见 杨夫子 ,岁晚走道边。”
- 11.
黎长释义:黎 族人的首领。 清 李调元《南越笔记·黎人》:“欲立长,则繫一牛射之,矢贯牛腹而出,则得立,黎 长不以文字要约,有所借贷,以绳作一结为左券,或不能偿,虽百十年子若孙皆可执绳结而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