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常 [chǔ cháng]
1. 生活在正常情况中。
处常 引证解释
⒈ 生活在正常情况中。
引《列子·天瑞》:“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处常处变,过与不及之间,必须讨论是非,以为制事之本。”
《恨海》第七回:“侍奉父母是人子当尽之职,处常尚且如此,何况处变?”
处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业影释义:佛教谓恶业、善业随身如影,称为“业影”。《智度论》卷六:“处处常随逐,业影不相离。”宋 惠洪《冷斋夜话·三生为比丘》:“观(圆观)见锦襠女子浣,泣曰:‘所以不欲自此来者,以此女也。然业影不可逃,明年某日,君自 蜀 还,可相临以一笑为信。’”
- 2.
偎乾就湿释义: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 谓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説怀躭十月,只从小偎乾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説不的偎乾就湿,成日把你躭心儿来看。”
- 3.
偎干就湿释义: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指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
- 4.
待终释义:等待寿终。 《列子·天瑞》:“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哉。”《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吕向 注:“居常道以待终天年。”《梁书·何敬容传》:“谢郁 致书戒之曰:‘……君侯宜杜门念失,无有所通,筑茅茨於 钟阜,聊优游以卒岁,见可怜之意,著待终之情。’”庞树柏《朱舜水祠落成徵题敬赋》诗:“居陋自开新学派,待终犹保旧衣冠。”
- 5.
病坊释义:收养贫病平民的机构。《太平广记》卷九五引 唐 牛肃《纪闻·洪昉禅师》:“昉 於 陕 城中,选空旷地造 龙光寺。又建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宋 马鉴《续事始·病坊》:“开元 二十三年,断京城乞儿官,为置病坊,给廪食焉。近代改悲田院,或曰养病院。”宋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宋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公曰:杭,水陆之会,因疫病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緡得二千,復发私槖得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以待之。”
- 6.
赐用释义:赏赐和耗用。 《隋书·食货志》:“十二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帝曰:‘朕既薄赋於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用处常出,纳处常入。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