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声 [fēi shēng]
1. 犹扬名。
飞声 引证解释
⒈ 犹扬名。
引汉 张衡 《思玄赋》:“有无言而不酬兮,又何往而不復;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
《宋书·礼志三》:“所以职祭罔諐,气令斯正,鸿名称首,济世飞声。”
唐 李白 《当涂李宰君画赞》:“縉云飞声, 当涂 政成。”
清 钱谦益 《山东按察司按察使陶朗先授通议大夫制》:“飞声南署,著绩东藩。”
国语词典
飞声 [fēi shēng]
⒈ 使声名飞腾。
引《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惟君之懿,早岁飞声。」
唐·萧颖士〈赠韦司业书〉:「今朝野之际,文场至广,掞藻飞声,森然林植。」
飞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学圃释义:学种蔬菜。语出《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朱熹 集注:“种蔬菜曰圃。”潘飞声《移居横浜桥》诗之二:“江湖无远志,学圃敢云后。”
- 2.
巡檐释义:⒈亦作“巡檐”。 来往于檐前。唐 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巡簷索共梅花笑,冷蘂疎枝半不禁。”元 邵亨贞《贞溪初夏次南金韵》:“巡簷燕子掠晴丝,隔坞茶烟出院迟。”清 纳兰性德《凤凰台上忆吹箫·守岁》词:“锦瑟何年,香屏此夕,东风吹送相思。记巡檐笑罢,共捻梅枝。”潘飞声《题孝耕崇效寺楸阴感旧图编》诗:“想见巡簷新得句,老僧疑是 骆宾王。”⒉见“巡簷”。
- 3.
市狱释义:⒈商市和监狱。旧时均为奸人牟利的场所,故并称。《晋书·郭璞传》:“夫以区区之 曹参,犹能遵 盖公 之一言,倚清靖以镇俗,寄市狱以容非。”《宋书·孝武帝纪》:“故沿情察讼,鲁 师致捷;市狱勿扰,汉 史飞声。”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狱也,市也,二事也。狱如教唆词讼,资给盗贼;市如用私斗秤欺谩变易之类,皆姦人图利之所。若穷治尽,则事必枝蔓,此等无所容,必为乱,非省事之术也。”参见“狱市”。⒉指司法的官吏。《新唐书·李景略传》:“李怀光 为 朔方 节度使,署巡官。五原 将 张光 杀其妻,以貲市狱,前后不能
- 4.
拍拍释义:⒈象声词。鼓翅起飞声。⒉象声词。枪响声。⒊充满。
- 5.
掷锡释义:南朝 梁 高僧 宝志 和 白鹤道人 都想住到景色特别奇丽的 潜山 山麓去。 梁武帝 要他们把一样东西放往山麓,谁先放到就给谁住。道人飞去一只鹤,宝志 投去手中的锡杖。在鹤将至时,忽听到空中飞声,只见 宝志 的锡杖已经植立在山麓。事见 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神异下·宝志》。后用以为典。清 毛奇龄《蛤上人还住湘溪》诗:“一从掷锡中峰去,二十年来溪路迷。”
- 6.
沸卉释义:鸟奋飞声。
- 7.
砰訇释义:⒈象声词。 鸟振翅奋飞声。《文选·张衡<西京赋>》:“奋隼归鳬,沸卉砰訇。”吕延济 注:“砰訇,鸟奋迅声。”⒉象声词。迅雷声。晋 顾恺之《雷电赋》:“夫其声无定响,光不恒照,砰訇轮转,倏闪罗曜。”唐 李白《梁甫吟》:“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玉女多。”闻一多《李白之死》诗:“狰狞的怒雷又砰訇地吼我。”⒊象声词。大水声。南朝 陈 沉炯《归魂赋》:“其水则砰訇瀄汩,或宽或疾,击万瀨而相奔。”⒋象声词。狂风暴雨声。清 方文《大孤馆阻雪》诗:“行甫及 孤山,狂颷復砰訇。”清 黄景仁《喜雨》诗:“初响极輣轧,末
- 8.
禁署释义:宫中近侍官署。唐 黄滔《汉宫人诵洞箫赋赋》:“如鷰人人,却以词锋而励吻;雕龙字字,爰於禁署而飞声。”《旧唐书·路岩传》:“数年之间,出入禁署,累迁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新唐书·毕諴传》:“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 颇 牧 在吾禁署?’”明 高启《谢友人惠兜罗被歌》:“诗人鹤骨欺霜稜,曾直禁署眠青綾。”
- 9.
翙翙释义:拟声词。鸟飞声。
- 10.
薨薨释义:⒈象声词。众虫齐飞声。《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诗·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三:“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宋 梅尧臣《聚蚊》诗:“薨薨勿久恃,会有东方白。”⒉象声词。亦用来摹拟其他各种声音,如填土声、雷声、鼓声、水声等。《诗·大雅·緜》:“捄之陾陾,度之薨薨。”汉 荀悦《汉纪·哀帝纪上》:“建平 元年春正月……丁未,有白气著天,广处如一疋布,长十餘丈,西南行,薨薨如雷,一刻而止。”唐 柳宗元《晋问》:“其响之所应,则溃溃漰漰,汹汹薨薨。”宋 苏轼《汤
- 11.
蚊雷释义:蚊群飞时所发出的巨大声音。语本《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喣漂山,聚蟁成靁。”颜师古 注:“蟁,古蚊字;靁,古雷字。言众蚊飞声有若雷也。”宋 陆游《宿沱江弥勒院》诗:“蛙吹喧孤枕,蚊雷动四廊。”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对千里青山,两岸啼猿,愁的是三秋雁字,一夏蚊雷,二月芦烟。”王西彦《古屋》第五部四:“我们常常看见‘蚊雷’的字眼,总以为那不过是一个过火的形容词,如今身历其境,才知道它的确切。”
- 12.
蜚英腾茂释义:蜚:同“飞”。 英:指名声。茂:指实际。指人的名声与事业日益昌盛。同“飞声腾实”。
- 13.
远迹释义:⒈亦作“远跡”。远大的业绩。《管子·小匡》:“昔吾先王 周昭王 穆王,世法 文 武 之远迹,以成其名。”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昔 夫差 承 闔閭 之远跡,用 申胥 之训兵,栖越 会稽,可谓强矣。”《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长算屈於短日,远迹顿於促路。”李善 注:“迹,功业也。”⒉犹远游。《后汉书·张衡传》:“盍远迹以飞声兮,熟谓时之可蓄?”李贤 注:“言何不远游以飞声誉,谁谓时之可待?”参见“远游”。⒊远窜。《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公孙弘、卜式、儿宽 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