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面红 面红的意思
miànhóng

面红

简体面红
繁体面紅
拼音miàn hóng
注音ㄇㄧㄢˋ ㄏ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iàn,(1) 头的前部,脸。【组词】: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组词】:面对。面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组词】: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组词】: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组词】:一面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组词】: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组词】:平面。曲(qū)面。(8) 粮食磨成的粉。【组词】:小米面。玉米面。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面。(9) 粉末。【组词】:药面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组词】:面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例句】:这种瓜很面。

hóng gōng, ◎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基本含义

面部变红,形容害羞、尴尬、惭愧等情绪。

面红的意思

面红 [miàn hóng]

1. 谓争吵。

面红 引证解释

⒈ 谓争吵。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卢才 ﹞一味索取,两下面红了好几场,只是没有。”


国语词典

面红 [miàn hóng]

⒈ 争吵。

《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才踅了年余,见这婆娘妆乔做样,料道不能勾上钩,也把念头休了,一味索取,两下面红了好几场,只是没有。」


面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面红旗释义:195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同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被称为三面红旗。
    • 2.
      五星红旗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红色,长方形,长和宽为三与二之比。 左上方缀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 3.
      吐舌释义:⒈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汉书·丙吉传》:“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县中牛皆流汗吐舌,而人无知者。”《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吐舌》:“吐长收缓名吐舌,皆是心经有热成,面红烦渴溺赤涩,泻心导赤服即寧。”⒉惊奇貌;惊恐貌。唐 韩愈《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寧阳 乃下令:‘军士有夺人财物者斩。’三军皆吐舌。”清 钱泳《履园丛话·报应·孽报》:“道光 元年五月,忽染时疫,兄弟叔侄
    • 4.
      媿赧释义:因惭愧而面红耳赤。
    • 5.
      恼杀释义:亦作“恼煞”。 犹言恼甚。杀,语助词,表示程度深。唐 李白《赠段七娘》诗:“千杯緑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南唐 冯延巳《金错刀》词:“春光堪赏还堪玩,恼煞东风误少年。”宋 辛弃疾《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词:“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 6.
      抬扛释义:同“擡扛”。吵架:两人面红耳赤地抬扛。茅盾《春蚕》二:“为了那‘洋种’问题,她到现在常要和 老通宝 抬杠。”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谭招弟 随着她进来,一路吵吵嚷嚷和 钟珮文 抬杠。”
    • 7.
      来历释义: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查明来历。来历不明。提起这面红旗,可大有来历。
    • 8.
      棪木释义:记载于《山海经》为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
    • 9.
      气色释义:人的精神和面色:近来他的气色很好,满面红光。
    • 10.
      白发红颜,白发朱颜释义:头发虽然斑白而脸色仍然红润。形容老人满面红光的样子。
    • 11.
      粉面朱唇释义:白面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
    • 12.
      红光满面释义:形容人的脸色红润,有光泽。也说满面红光。
    • 13.
      蝾螈释义:两栖动物,外形像蜥蜴,头扁,表皮粗糙,背面黑色,腹面红黄色,四肢短,尾侧扁。 生活在水中,卵生。吃小动物。
    • 14.
      说嘴释义:⒈自夸;吹牛:谁也别说嘴,咱们俩来比一比。⒉争辩:他好和人说嘴,时常争得面红耳赤。
    • 15.
      赭汗释义:⒈面红流汗。《后汉书·刘盆子传》:“盆子 时年十五,被髮徒跣,敝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⒉指骏马的汗水。南朝 梁元帝《长安道》诗:“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红尘。”南朝 陈 张正见《门有车马客行》:“红尘扬翠轂,赭汗染龙媒。”⒊借指骏马。隋 辛德源《白马篇》:“金羈络赭汗,紫缕应红尘。”参见“赤汗”。
    • 16.
      酒酣耳熟释义:酒酣:饮酒尽兴而痛快。耳热:指面红过耳,非常兴奋。形容酒兴很浓,喝得痛快。
    • 17.
      面红颈赤释义: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 18.
      颜丹鬓绿释义:面红,头发黑。 形容年少之貎。
    • 19.
      风前月下释义:唐 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牀。”后以“风前月下”指良辰美景。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又作谜云:‘常随措大官人,满腹文章儒雅,有时一面红妆,爱向风前月下。’”金 马钰《踏云行》词:“风前月下抚心琴,龙吟虎啸来参侍。”

面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面红旗释义:195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同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被称为三面红旗。
    • 2.
      五星红旗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红色,长方形,长和宽为三与二之比。 左上方缀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 3.
      吐舌释义:⒈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汉书·丙吉传》:“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县中牛皆流汗吐舌,而人无知者。”《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吐舌》:“吐长收缓名吐舌,皆是心经有热成,面红烦渴溺赤涩,泻心导赤服即寧。”⒉惊奇貌;惊恐貌。唐 韩愈《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寧阳 乃下令:‘军士有夺人财物者斩。’三军皆吐舌。”清 钱泳《履园丛话·报应·孽报》:“道光 元年五月,忽染时疫,兄弟叔侄
    • 4.
      媿赧释义:因惭愧而面红耳赤。
    • 5.
      恼杀释义:亦作“恼煞”。 犹言恼甚。杀,语助词,表示程度深。唐 李白《赠段七娘》诗:“千杯緑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南唐 冯延巳《金错刀》词:“春光堪赏还堪玩,恼煞东风误少年。”宋 辛弃疾《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词:“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 6.
      抬扛释义:同“擡扛”。吵架:两人面红耳赤地抬扛。茅盾《春蚕》二:“为了那‘洋种’问题,她到现在常要和 老通宝 抬杠。”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谭招弟 随着她进来,一路吵吵嚷嚷和 钟珮文 抬杠。”
    • 7.
      来历释义: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查明来历。来历不明。提起这面红旗,可大有来历。
    • 8.
      棪木释义:记载于《山海经》为一种乔木,结出的果实像苹果,表面红了即可吃。
    • 9.
      气色释义:人的精神和面色:近来他的气色很好,满面红光。
    • 10.
      白发红颜,白发朱颜释义:头发虽然斑白而脸色仍然红润。形容老人满面红光的样子。
    • 11.
      粉面朱唇释义:白面红唇。有时形容面颜姣美。
    • 12.
      红光满面释义:形容人的脸色红润,有光泽。也说满面红光。
    • 13.
      蝾螈释义:两栖动物,外形像蜥蜴,头扁,表皮粗糙,背面黑色,腹面红黄色,四肢短,尾侧扁。 生活在水中,卵生。吃小动物。
    • 14.
      说嘴释义:⒈自夸;吹牛:谁也别说嘴,咱们俩来比一比。⒉争辩:他好和人说嘴,时常争得面红耳赤。
    • 15.
      赭汗释义:⒈面红流汗。《后汉书·刘盆子传》:“盆子 时年十五,被髮徒跣,敝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⒉指骏马的汗水。南朝 梁元帝《长安道》诗:“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红尘。”南朝 陈 张正见《门有车马客行》:“红尘扬翠轂,赭汗染龙媒。”⒊借指骏马。隋 辛德源《白马篇》:“金羈络赭汗,紫缕应红尘。”参见“赤汗”。
    • 16.
      酒酣耳熟释义:酒酣:饮酒尽兴而痛快。耳热:指面红过耳,非常兴奋。形容酒兴很浓,喝得痛快。
    • 17.
      面红颈赤释义: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同“面红耳赤”。
    • 18.
      颜丹鬓绿释义:面红,头发黑。 形容年少之貎。
    • 19.
      风前月下释义:唐 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牀。”后以“风前月下”指良辰美景。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又作谜云:‘常随措大官人,满腹文章儒雅,有时一面红妆,爱向风前月下。’”金 马钰《踏云行》词:“风前月下抚心琴,龙吟虎啸来参侍。”

面红造句

1.看样子你的身体状况很好,满面红光。

2.他赞美着尼基的美貌,使她羞得面红耳赤。

3.面红耳赤的科莱特再也支吾不出什么了。

4.他真是紧张得不知怎办才好,面红耳赤的,嘴裡吱吱唔唔,就是说不了完整的一句话。

5.我整天披头散发着摇头晃脑,累得我面红耳赤。

6.他们两人只因一言不合就吵得面红耳赤,看得大家都傻了眼。

7.这篇文章足以把不视时间为生命者弄得面红耳热,甚至心惊肉跳起来。

8.为一个小问题,他俩却争得面红耳赤。

9.他一上台演讲就变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台下的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0.因为感到丢脸,小华面红耳赤地低着头,不发一语。

11.辩论场上:两方正在唇枪舌剑;裁判面红耳赤;评为全神贯注;观众们交头接耳。

12.姐姐看到心爱的蛋糕被偷吃,脸色一沉,回过头来已发现她暴跳如雷、面红耳赤。

13.他俩昨天为了一支笔吵地面红耳赤,今天又若无其事的在一起玩。真是一对活宝啊!

14.你可以和老板讨论事情,甚至可以争得面红耳赤。

15.他真是紧张得不知怎办才好,面红耳赤的,嘴里吱吱唔唔,就是说不了完整的一句话。

16.当全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时,李丽总是逐浪随波附合多数人的意见。

17.他们俩为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18.他们两个人因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19.火终于扑灭,但妻子却成了面红耳赤的泪美人。

20.他一接触女生就变得面红耳赤,说话也语无伦次,闹出了很多笑话。

面红是什么意思 面红读音 怎么读 面红,拼音是miàn hóng,面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面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