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1) 打仗。【组词】:战争。战机。战绩。战略。战术。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组词】:论战。争战。(3) 发抖。【组词】:战抖。寒战。胆战心惊。(4) 姓。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1. 公元前403—221年中国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连年争战的时代。
英[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⒈ 时代名。自 周 威烈王 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韩、魏、赵 三家分 晋 列为诸侯起,至 秦始皇 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现在多以 周元王 元年(前475年)至 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为 战国 时代。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故称。
引汉 刘向 《<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 战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
⒉ 谓统治一方、互相交战的国家。
引《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与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北史·崔鸿传》:“自 晋 永寧 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 苏轼 《石鼻城》诗:“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⒈ (西元前403~前221)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始皇统一止,因《战国策》一书而得名。此一时期,因周室衰微,列国互相交战争雄,最后由秦并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纷扰的局面。
⒉ 参与战争的国家。
引《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1.战国时期,六国订立攻守同盟,联合抗秦。
2.战国后期在张仪的鼓舌摇唇下,关东六国的联盟没多长时间就被秦国分化瓦解了。
3.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4.战国后期,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5.春秋战国,诸侯各自为政,天下扰攘,长达五百余年。
6.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天下四分五裂。
7.春秋战国时代的所谓‘纵横家’之流,往往随机应变,朝秦暮楚。
8.战国时代列强争霸,长年战事不断,举世生灵涂炭。
9.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十分浓厚。
10.西施是战国时越国的一位绝代佳人。
11.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述而不作,实在是自我作古。
1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我国学术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
13.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行王道,近悦远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14.在战国时期,许行的见解可谓一家一计。
15.法家学说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动乱年代的特殊理论,它是人欲横流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文化产物。
16.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互相征伐,百姓生灵涂炭。
17.战国风起云涌,群雄并起争霸,刀光剑影在所难免!
18.战国时代的蔺相如可算是个大勇若怯的人。
19.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呈现着弱肉强食的局面。
20.战国时谈士蜂起,不是危言耸听,就是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