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民听 民听的意思
míntīng

民听

简体民听
繁体民聽
拼音mín tīng
注音ㄇㄧㄣˊ ㄊ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tīng,(1) 用耳朵接受声音。【组词】: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组词】:言听计从。(3) 任凭,随。【例句】:听任(rèn )。听凭。听之任之。(4) 治理;判断。【例句】:听讼(审理案件)。听政。(5)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例句】:一听可口可乐。

基本含义

指民众的声音,表示要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民听的意思

民听 [mín tīng]

1. 民众的听闻。

2. 引申指民众的舆论。

4. 民众听从。

民听 引证解释

⒈ 民众的听闻。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⒉ 引申指民众的舆论。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处士 豫章 徐稚 ……德行纯备,著于民听。”
《宋书·武帝纪下》:“其有狱讼亏滥,改刑乖愆,伤化扰治,未允民听者,皆当具以事闻。”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豫司二州表》:“虽仄影毗道,徇身赞德,朝徽不昭,民听具溢,岂非性力知限,鉴度有崖。”

⒊ 民众听从。

《左传·桓公二年》:“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臣窃以钱文宜一,轻重大小宜均,则民听不疑,行用不惑。”


民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听释义:⒈众人所知闻。 《后汉书·朱浮传》:“浮 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稺、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⒉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 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胡三省 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 2.
      宵衣释义:⒈天不亮就穿衣起身。 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唐 许浑《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絶更筹,环珮鏘鏘月下楼。”《旧唐书·懿宗纪》:“况荷十七圣之鸿休,绍三百年之庆祚,将求理本,敢忘宵衣。”宋 王禹偁《献转运使雷谏议》诗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参见“宵衣旰食”。⒉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綃”。《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郑玄 注:“宵,读为《诗》‘素衣朱綃’之綃;《鲁诗》以綃为綺属也;姆,亦玄衣;以綃为领
    • 3.
      昃食释义:过午进膳。谓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陈书·高祖纪上》:“公求衣昧旦,昃食高舂,兴构宫闈,具瞻遐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朕昃食厉志,庶几治古。”
    • 4.
      民听释义:⒈民众的听闻。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⒉引申指民众的舆论。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下》:“处士 豫章 徐稚 ……德行纯备,著于民听。”《宋书·武帝纪下》:“其有狱讼亏滥,改刑乖愆,伤化扰治,未允民听者,皆当具以事闻。”南朝 梁 江淹《为萧骠骑让豫司二州表》:“虽仄影毗道,徇身赞德,朝徽不昭,民听具溢,岂非性力知限,鉴度有崖。”⒊民众听从。《左传·桓公二年》:“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宋 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臣窃以钱文宜一,轻重大小宜均,则民听不疑,行用不惑。”

民听(mint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民听是什么意思 民听读音 怎么读 民听,拼音是mín tīng,民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民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