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正字 正字的意思
zhèng

正字

简体正字
繁体
拼音zhèng zì
注音ㄓㄥˋ ㄗ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zì,(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汉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háng )间。字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组词】:草字。篆字。颜字。柳字。欧字。赵字。(3) 书法的作品。【组词】:字画。字幅。(4) 字的音。【组词】:字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字”,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字号”。(6) 合同,契约。【组词】:字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组词】:待字闺中。(8) 生子,乳,爱。【例句】:字乳(生育)。字孕(怀孕)。

基本含义

指正确的文字、正确的字义或正确的写法。

正字的意思

正字 [zhèng zì]

1. 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

[ correct a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 or a misspelt word; ]

2. 见“正楷”

4. 见“正体”

正字 引证解释

⒈ 字形或拼法符合标准的字。区别于异体字、错字、别字等。亦指本字。

《汉书·艺文志》:“成帝 时,将作大匠 李长 作《元尚篇》,皆《苍頡》中正字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吐蕃回纥》:“大抵外国之音,皆无正字。 唐 之 吐蕃,即今之 土鲁番 是也; 唐 之 回紇,即今之 回回 是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异字同义例》:“《孟子·公孙丑篇》:‘有仕於此而子悦之……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於子。’按:‘有仕於此’之‘仕’,即‘夫士也’之‘士’。‘夫士也’,正承‘有仕於此’而言。‘士’,正字;‘仕’,叚字。”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那所谓‘正字’就有许多是别字。”

⒉ 指楷书。

⒊ 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

⒋ 官名。 北齐 始置,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隋书·百官志中》:“﹝ 北齐 ﹞祕书省,典司经籍,监、丞各一人,郎中四人,校书郎十二人,正字四人。”


国语词典

正字 [zhèng zì]

⒈ 矫正字的结构、笔画,使合乎书写规范。

⒉ 正体字,即标准字形。

别字 错字 误字

⒊ 大陆地区指规范字。

⒋ 指「正」字。因为笔画为五画,常借来计数。

如:「他的得票数是五个正字,一共二十五票。」

⒌ 职官名。北齐始置,唐代因之,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正字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错字释义:字形写错的字。这种字在所属文字系统中不存在。如汉语中把“贰”写成“”,“”多了一撇,是错字。
    • 2.
      别字释义:⒈写错或念错的字。即该写这个字却写成另一个字,该念这个字音却念成另一个字音。如把“接洽”写成“接恰”;把“脍炙人口”的脍(kuài)念成烩(huì)。⒉别号。
    • 3.
      误字释义:错字;别字。

正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阙释义:⒈宫殿东门前的望楼。《史记·高祖本纪》:“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汉书·宣帝纪》:“﹝ 五凤 ﹞三年辛丑,鸞凤又集 长乐宫 东闕中树上。”⒉东边的宫阙。代指朝廷。唐 李贺《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闕。”宋 杨万里《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诗:“东闕催人赴赤墀,北风拦我泊 青泥。”
    • 2.
      两榜释义:甲榜和乙榜的合称。 亦指进士。唐 黄滔《酬徐正字夤》诗:“名从两榜考昇第,官自三臺追起家。”元 欧阳玄《试院倡和》诗之一:“两榜復科新大比,三人联事旧同年。”《明史·选举志一》:“其后宗学寖多,颇有致身两榜、起家翰林者。”《恨海》第一回:“内中单表一个人姓 陈,名 棨,表字 戟临,广东 南海 人,两榜出身。”《老残游记》第七回:“他们少爷叫 柳凤仪,是个两榜,那一部的主事。”参阅 清 赵翼《陔馀丛考·甲榜乙榜》。
    • 3.
      内目释义:太监头目。宋 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严法守,裁侥倖,自宫掖近侍始可也。今 梁珂 一年三受醲赏,他内目一日迁四使,而但减卿监郎曹数十员乎?”
    • 4.
      剜改释义:谓挖去错字改成正字。 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君和臣诗》:“钞胥以形近,误 朱廉 为 宋濂 耳。庚午秋,石丈 ……曾质此疑,次年遽归 道山,未知槧本剜改否?”
    • 5.
      剜补释义:挖去错字,补上正字。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七:“凡是见过他的原稿的人总会注意到它是被写得异常整齐的,一个字的添改剜补也没有。”
    • 6.
      友壻释义:连襟。《汉书·严助传》:“助 侍燕从容,上问 助 居乡里时,助 对曰:‘家贫,为友壻富人所辱。’”颜师古 注:“友壻,同门之壻。”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愍楚 友壻 竇如同 从 河州 来,得一青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秘书省正字 陈师道,性孤介,与 赵挺之 为友壻,而素恶其人。”
    • 7.
      名闻释义:⒈名声。《庄子·人间世》:“名闻不争,未达人心。”汉 贾山《至言》:“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四方乡风。”宋 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⒉犹闻名。《史记·项羽本纪》:“项羽 已杀 卿子冠军,威震 楚国,名闻诸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只为 朱晦翁 还有一件;为着成心上边,硬断一事,屈了一个下贱妇人,反致得他名闻天子。”钱锺书《围城》一:“他在柏林大学,听过名闻 日本 的 斯泼朗格 教授的爱情演讲。”
    • 8.
      尊府释义:⒈对他人父亲的敬称。唐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序》:“李生 之尊府,以侍御史管 汴 之盐铁。”清 刘大櫆《送姚姬传南归序》:“忆少时与 南青 游,南青 年才二十,姬传 之尊府方垂髫,未娶。”⒉对他人之家的敬称。《西游记》第五十回:“适路过寳方,我师父腹中饥馁,特造尊府募化一斋。”清 孔尚任《桃花扇·侦戏》:“就送三百金到尊府,凭君区处便了。”
    • 9.
      小篆释义:也叫秦篆。汉字字体之一。是在大篆(即籀文)基础上发展形成,较大篆简化。结构整齐,字体略长,笔画圆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统一文字的政策,以小篆为正字。
    • 10.
      忆念释义:⒈记忆。《大庄严经》卷一:“何故忆而不忘失?答曰:以有念觉与心相应,便能忆念三世之事而不忘失。”宋 叶适《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鸡鸣挟书,尽夜分,皆忆念上口。”⒉回忆。唐 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忆念 凤翔 都,聚散俄十春。”茅盾《过年》一:“他木然又望着那旗竿上面的天空,刚才那忆念便又立刻退去。”⒊思念。宋 叶适《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初,秦国夫人 生公而终,忆念至老,常涕泣。”元 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我直到揭席时来到家时,我又索趲下些工夫忆念尔。”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
    • 11.
      悼痛释义:悲伤痛心。《汉书·贾谊传赞》:“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宋 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后四十年,道其事者,尚相与悼痛嗟惜不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自家起了一个别号,叫做‘死里逃生’,以志自家的悼痛。”
    • 12.
      懽侍释义:承欢侍奉。 唐 贾岛《送董正字常州觐省》诗:“春来懽侍阻,正字在东宫。”
    • 13.
      文字学释义:语言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文字的性质,结构,形、音、义的关系,正字法以及文字的起源、演变等。
    • 14.
      显庸释义:⒈显明;显著。 庸,通“融”。《国语·周语中》:“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俞樾《群经平议·春秋外传国语一》:“显,明也,庸,读为融。《郑语》‘命之曰祝融。’韦 解曰:‘融,明也。’下文:‘穀洛鬭章,显融昭明。’彼作融者,正字,此作庸者,叚字。”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二》:“今皇帝创制,显庸运世以礼。”⒉明显的功劳。《新唐书·韩愈传》:“东巡 泰山,奏功皇天,具著显庸,明示得意,使永永年服我成烈。”⒊犹显用。明 李东阳《寿冢宰尹公序》:“然早仕者多不至显庸,晚达者不能无日暮途远之嘆。”
    • 15.
      械索释义:泛指刑具。 宋 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听讼,使两辞自诣,无追呼者。市食挂钱於门,民当其物,持钱而去。邑庭常空,失械索所在。”
    • 16.
      正字释义:⒈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⒉指正体,即标准字形。⒊楷书。
    • 17.
      潘令释义:指 晋 潘岳。岳 曾为 河阳 令,故称。唐 卢纶《送申屠正字》诗:“坦腹定逢 潘令 醉,上楼应伴 庾公 閒。”宋 刘克庄《摸鱼儿·海棠》词:“霜点鬢,潘令 老,年年不带看花分。”金 完颜璹《临江仙》词:“卢郎 心未老,潘令 鬢先皤。”
    • 18.
      狞劣释义:丑恶;顽钝。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上:“时 刘宴 以神童为秘书正字,年方十岁,形状狞劣,而聪悟过人。”宋 张扩《奉和朱新仲词部六月晦日省宿》:“駑马策不入,狞劣如骑骡。”
    • 19.
      瘗鹤铭释义:著名的摩崖刻石。华阳真逸 撰,上皇山樵 书。其时代和书者众说纷纭,但均无确据。在今 江苏省 镇江市 焦山 崖石上。曾崩落 长江 中。乾隆 二十二年移置 焦山 定慧寺。铭文正字大书左行,前人评价很高。宋 苏舜钦《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诗:“山阴 不见换鹅经,京口 今存《瘞鹤铭》……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沉冥。”清 赵翼《再题焦山寺》诗:“十年来往空相望,今日纔寻《瘞鹤铭》。”郭沫若《创造十年》八:“连《瘗鹤铭》的所在我都是模糊印象了。”亦省作“瘞鹤”、“瘞铭”。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 20.
      繁匿释义:变更。《管子·正世》:“百官有常,法不繁匿。”章炳麟《膏兰室札记·繁匿》:“《管子·正世》:百官有常,法不繁匿。按《左定四年传》:繁弱。《上林赋》作蕃弱,《汉书·成帝纪》引《书·尧典》‘於变时雍’作‘於蕃时雍’,然则繁通蕃,蕃通变,是繁亦通变也。匿即慝之正字。《汉书·王嘉传》引《书·鸿范》‘民用潜忒’作‘民用僭慝’,是慝通忒。《説文》:忒,更也。繁匿即变忒,变忒即变更也。”

正字(zheng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正字是什么意思 正字读音 怎么读 正字,拼音是zhèng zì,正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