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征士 征士的意思
zhēngshì

征士

简体征士
繁体
拼音zhēng shì
注音ㄓㄥ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ēng,(1) 远行。【组词】: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例句】: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3) 召集。【组词】: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4) 收集。【组词】:征税。征粮。(5) 招请,寻求。【组词】: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例句】: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7) 表露出来的迹象。【组词】:特征。征候。

shì,(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组词】:士族。士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组词】:士子。士民。学士。(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组词】:士女。(4) 对人的美称。【组词】:志士。烈士。女士。(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组词】:医士。护士。(7) 姓。

基本含义

指招募士兵或选拔人才。

征士的意思

征士 [zhēng shì]

1. 出征的士兵。

征士 引证解释

⒈ 出征的士兵。

明 陈恭尹 《虎邱题壁》诗:“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国语词典

征士 [zhēng shì]

⒈ 古人称赞学行并高,而不出仕的隐士。

南朝宋·颜延之〈陶征士诔〉:「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


征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征君释义:征士的尊称。《后汉书·黄宪传》:“友人劝其仕,宪 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号曰徵君。”晋 皇甫谧《高士传·韩康》:“亭长以 韩徵君 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五代 张观《过衡山赠廖处士》诗:“未向 漆园 为傲吏,定应明代作徵君。”清 戴名世《李烈妇传》:“其曾大父曰 钟元,在 明 天启、崇禎 间,以气节名於时,屡被徵召不出,天下所称 孙徵君 者也。”鲁迅《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中国 是隐士和官僚最接近的,那时很有被聘的希望。一被聘,即谓之征君。”参见“徵士”。
    • 2.
      民业释义:民众从事的事业。《宋书·张永传》:“愚谓交代之限,以一年为制,使征士之念,劳未及积;游农之望,收功岁成。斯则王度无騫,民业斯植矣。”唐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於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宋 梅尧臣《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诗:“使君千骑出南圃,歌吹前导后鸣鐃。是时輒预车马末,倾市竞观民业抛。”梁启超《中国工艺商业考提要》:“中国 所兴製造之业,徒偏重于造船、造兵械、造火药等局,糜金甚巨,而无益民业。”
    • 3.
      赠策释义:⒈《左传·文公十三年》载:晋 大夫 士会 奔 秦,晋 恐 士会 为 秦 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士会 离 秦 时,“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绕朝 以策书赠 士会。”后即以“赠策”谓致送书信或临别赠言。清 黄遵宪《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四海同袍征士气,频年赠策故人书。”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赠策漫教论往事,缨冠竟自失先机。”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秦穆公 曾七日而寤,寤之日,对 公孙支 与 子舆 说,曾见天帝,天帝告以 晋国
    • 4.
      验军释义:指查验应征士兵的素质。

征士(zheng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征士是什么意思 征士读音 怎么读 征士,拼音是zhēng shì,征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征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