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住 [jì zhù]
1. 寄居。
例从小就寄住在外祖父家里。
英[live away from home;]
寄住 引证解释
⒈ 暂时借住。
引《周书·强练传》:“恒寄住诸佛寺,好游行民家,兼歷造王公邸第。”
明 唐顺之 《赈济移文》:“外来趂食之人,各於神庙寺观寄宿,如寺观难容,每人家各安插二人、三人,令於房簷或门楼下,各得草荐一条,或稻草乱草,上卧下盖,以免寒冻。如有死者,地方眼同看视深埋,不许刁徒骗赖寄住之家。”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王先生 所寄住的 法华寺 已在浓绿的树丛中红红地现出一角了。”
寄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侨家释义:侨居;寄住。
- 2.
寄榻释义:犹寄住。
- 3.
寄止释义:犹寄住,寄居。
- 4.
寄质释义:派人质寄住他国作抵押。
- 5.
寓泊释义:寄住。
- 6.
寓迹释义:⒈见“寓迹”。⒉亦作“寓跡”。犹寄足。暂时寄住。
- 7.
挛屈释义:蜷曲。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神异上·耆域》:“时 衡阳 太守 南阳 滕永文 在 洛 寄住 满水寺,得病经年不差,两脚挛屈不能起行。”
- 8.
栖寄释义:亦作“栖寄”。安身,寄住。
- 9.
比居释义:⒈邻居。 《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士 卢显 为人所杀,质 曰:‘此士无讎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 李若 见问而色动,遂穷詰情状。若 即自首,罪人斯得。”《法苑珠林》卷七一:“贾客三人寄住孤独老母舍,应与雇舍直……伺老母不在,默去不与。母归,不见客,即问比居,皆云已去。”⒉古代登记人口、丁壮的簿籍。比,考核。《周礼·天官·小宰》:“一曰听政役以比居。”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比居,谓伍籍也。比地为伍,因内政寄军令,以伍籍发军起役者,平而无遗脱也。”孙诒让 正义引 吴廷华 曰:“此即《
- 10.
肥城释义:指 苏联 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 中部城市 撒马尔罕。公元前四世纪始见于记载。我国《史记》、《汉书》等称 康居 地,《新唐书》称 康国,《辽史》作 挦思干,《元史》作 寻思干、薛迷思干,《明史》作 撒马儿罕。元 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感恩承圣勅,寄住到 寻罳。原注:“寻罳虔,西域城名。西人云寻罳肥也,虔城也。通谓之 肥城。”按,撒马尔罕 在 七河 之中,自古有水道灌溉之利,以富饶闻名,故称 肥城。”
- 11.
蹇寓释义:滞留寄住。 宋 惠洪《予顷还自海外夏均父以襄阳别业见要使居之后六年均父谪祁阳酒官余自长沙往谢之夜语感而作》诗:“堂堂千人英,要是干国具。龙蛇吁莫测,涔蹄聊蹇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