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寄养 寄养的意思
yǎng

寄养

简体寄养
繁体寄養
拼音jì yǎng
注音ㄐ一ˋ 一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托付。【组词】: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2) 依靠,依附。【组词】:寄居。寄食。寄生虫。(3)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组词】:寄信。寄钱。(4) 认的亲属。【组词】:寄父。寄母。寄子。

yǎng,(1) 抚育,供给生活品。【组词】:养育。赡养。抚养。养家。(2) 饲养动物,培植花草。【组词】:养花。养殖。(3) 生育,生小孩儿。(4) 抚养的(非亲生的)。【组词】:养子。养父。养母。(5) 教育,训练。【组词】:培养。教养。(6) 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组词】: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7) 保护修补。【组词】:养路。

基本含义

将孩子或动物暂时寄住在他人家中照看。

寄养的意思

寄养 [jì yǎng]

1. 把孩子托付给他人抚养。

将婴儿寄养在她祖母处,自己进城工作。

[farm out; ask sb. to bring up one's child;]

寄养 引证解释

⒈ 不在自己家里抚养。

《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郎君,儿生非是家人,死非家鬼,虽门望之主,不是耶孃检校之人。寄养十五年,终有离心之意。”

⒉ 多指把子女托付给别人抚养。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其时本庄有一个小廝儿,祖家姓 言,因是父母双亡,寄养人家,就叫名‘寄儿’。”
巴金 《家》七:“他的父母早死了。他寄养在伯父的家里。”
午星 《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这孩子出世后,便没有同我和 涣竞 见过一面,倘若他还活着,现在该是二十岁了。我们只记得他是被寄养在 宜春 南乡一带的。”

⒊ 谓暂安置某处供养。

《朱子语类》卷一三〇:“太祖 初定天下,将诸军分隶州郡,特寄养耳。”

⒋ 谓将牲畜、家禽等分派或托付别人代养。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江 北俵马之役最称苦累,而寄养之户尤多败困,要其所以,则侵渔多而费用繁也。”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这个鸡是 陈金福 寄养在我们这里的,脚上的红布条子是做的记认。”


国语词典

寄养 [jì yǎng]

⒈ 将子女暂时托人抚养。

《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秋胡变文》:「寄养十五年,终有离心之意。」

⒉ 暂时安置某处供养。

《朱子语类·卷一三〇·自熙宁至靖康用人》:「太祖初定天下,将诸军分隶州郡,特寄养耳。」


寄养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抛弃释义:扔掉不要:抛弃家园。抛弃旧观念。
    • 2.
      独生释义:⒈唯一生下的(子女)⒉在亲人、伙伴死后独自生存。

寄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寄乳释义:寄养。
    • 2.
      寄养释义:托付给别人抚养或饲养:她从小寄养在姑母家。我出门这几天,把猫寄养在邻居家里。
    • 3.
      对牀释义:两人对床而卧。喻相聚的欢乐。唐 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寧知风雪夜,復此对牀眠。”宋 陆游《访僧支提寺》诗:“共夜不知红烛短,对牀空嘆白云深。”金 元好问《寄答景元兄》诗:“故人相念不相忘,频著书来约对牀。”郁达夫《寄养吾二兄》诗:“来岁秋风思返棹,对牀应得话沉沦。”
    • 4.
      惧惮释义:畏难;畏惧。 《元典章·刑部十八·人口不得寄养》:“自腹里至 江 南,或至 闽 广,动经数千百里之远,官司往復行移数年,於内纵有勘当得实者,其亲属惧惮地远,不能前来识认。”《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把一个地方搅得齏菜不生,鷄犬不寧,人人惧惮。”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 5.
      托妻寄子释义:将妻子儿女送到别人家寄养。

寄养(jiy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寄养是什么意思 寄养读音 怎么读 寄养,拼音是jì yǎng,寄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寄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