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事 [fǔ shì]
1. 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2. 犹临事,遇事。
4. 招抚之事。
抚事 引证解释
⒈ 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引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宋 陆游 《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
明 高启 《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⒉ 犹临事,遇事。
引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⒊ 招抚之事。
引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抚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农扈释义:亦作“农鳸”。古时各种农官的总称。语本《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春扈鳻鶞,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宵扈嘖嘖,桑扈窃脂,老扈鷃鷃。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后亦借指农事。唐 宋之问《龙门应制》诗:“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唐 陈子昂《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唐 李白《古风》之四八:“但求 蓬岛 药,岂思农鳸春。”
- 2.
埋玉释义:⒈埋葬有才华的人。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梁书·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唐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名全每困於鑠金,身没谁恨其埋玉。”宋陆游《傅正议墓志铭》:“公虽埋玉有餘馨,印授三品告诸冥。”⒉埋葬女子。⒊祭神的一种仪式。
- 3.
微管释义:春秋 时,管仲 相 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 曰:“微 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语见《论语·宪问》。后遂用为颂扬功勋卓著的大臣的典故。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 管 之叹,抚事弥深。”宋 陆游《雨夜书感》诗之一:“羣胡穴中原,令人叹微 管。”宋 刘克庄《贺新郎·杜子昕凯歌》词:“不论 周郎 并 幼度,便 仲尼 復起嗟微 管。”亦用以代称 管仲。《宋书·谢灵运传》:“灵运 罪衅累仍,诚合尽法。但 谢玄 勋参微 管,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 广州。”南朝 齐 谢朓
- 4.
愒日释义:⒈荒废光阴。《左传·昭公元年》:“主民,翫岁而愒日,其与几何?”宋 陈造《即事》诗:“问俗即今防愒日,来时抚事错销魂。”⒉珍视时光。晋 陶潜《自祭文》:“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
- 5.
感时抚事释义:感时抚事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指因为思考时局之事而伤感。
- 6.
抚事释义:⒈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唐 杜甫《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宋 陆游《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明 高启《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⒉犹临事,遇事。宋 王安石《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⒊招抚之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 7.
永念释义:念念不忘。 《书·大诰》:“予永念曰:‘天维丧 殷,若穡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勋高当年,而茅土弗及。抚事永念,胡寧可昧。”明 何景明《青石崖栈》诗:“慎尔千金驱,永念垂堂语。”
- 8.
直隶总督释义:直隶总督,驻地为省城保定。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雍正二年例授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
- 9.
闽浙总督释义:正式官衔为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