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 [tóng jū]
1. 同住一处。
例同居的犯人闹绝食。
英[ live together; ]
2. 指夫妻一起生活。
例夫妻同居五台山。
英[ cohabit; ]
3. 常指未经履行法定结婚仪式而共同生活。
例他同他所认识的另一个少女同居。
同居 引证解释
⒈ 同住一处或共同居住。
引《易·睽》:“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南史·孝义传上·陈玄子》:“义兴 陈玄子 四世同居,一百七口。”
唐 李白 《长干行》之一:“同居 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阿英 《灰色之家》八:“﹝政治犯﹞每调动到另一个房间里,就拚命的向同居的人宣传。”
⒉ 指同住的人。
引《宋史·真宗纪三》:“有司请违法贩茶者许同居首告,帝谓以利败俗非国体,不许。”
⒊ 犹共处。
引《吕氏春秋·应同》:“勤者同居则薄矣。”
高诱 注:“同居於世。”
唐 张籍 《征妇怨》诗:“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至於非但不相类,不相似,而且相反之物,则断断勿使同居,同居必为难矣。”
⒋ 指夫妻共同生活。
引《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吕公 将回文打发女壻起身,即令女儿相随,到 广州 任所同居。”
茅盾 《烟云》十四:“他和夫人的同居生活虽非古圣贤那么文雅,可绝不象‘姓 朱 的’信上描绘得那么不堪。”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我们幼年结婚,意见不合,实难继续同居。”
⒌ 指男女未经结婚而共同生活。
引老舍 《四世同堂》二十:“﹝他们俩﹞男的是个小军阀,女的是暂时与他同居的妓女。”
巴金 《寒夜》四:“他们中间只有同居关系,他们不曾正式结过婚。”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一:“陶华 跟 何娇 两人……租了 天官里 一家人家的后院子,同居起来了。”
⒍ 古代指未分家之亲属。
引《汉书·惠帝纪》:“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家唯给军赋,他无所与。”
颜师古 注:“同居,谓父母妻子之外若兄弟及兄弟之子等,见与同居业者,若今言同籍及同财也。”
国语词典
同居 [tóng jū]
⒈ 居住一处,共同生活在一起。
引《史记·卷一〇二·张释之传》:「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有兄仲同居。」
《红楼梦·第四回》:「薛姨妈正欲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
反分居
⒉ 夫妻共同生活。在法律上,夫妻有同居的义务。
引《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鳅儿双镜重圆》:「过了数日,吕公将回文打发女婿起身,即令女儿相随,到广州任所同居。」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糟糠之妻,同居贫贱多时。」
⒊ 俗指男女非法定的结合而生活在一起。
例如:「虽然社会风气已很开放,但男女同居不婚,仍不为社会所接纳!」
同居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分居释义:一家人分开生活:他们夫妻两地分居。
同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爨释义:谓一家同居共炊。
- 2.
三父八母释义:旧指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继母改嫁之继父,合称三父;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合称八母。
- 3.
不孕释义:⒈⒉⒊指杂种之间的不孕,任何一方均能生育,但相互之间则不能。⒋⒌⒍病名。又名断绪、绝产等。指女子婚后,夫妻同居三年以上,而未怀孕;或曾孕育过,又间隔三年以上而未再次怀孕。
- 4.
不相得释义:⒈不投合;不融洽。《易·革》:“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汉 王充《论衡·死伪》:“郑伯有 贪愎而多欲,子晳 好在人上,二子不相得。”《后汉书·西域传·车师》:“永兴 元年,车师 后部王 阿罗多 与戊部侯 严皓 不相得,遂忿戾反畔。”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忿情》:“谢无奕 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 王蓝田,肆言极駡。”⒉彼此没有遇到。《汉书·高帝纪上》:“过 沛,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
- 5.
丘壑释义:⒈山陵和溪谷。宋 王安石《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⒉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清 方文《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庐山 访丘壑。”⒊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宋 苏轼《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明 梁辰鱼《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⒋谓隐逸。南朝 宋 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金 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
- 6.
义居释义:旧指孝义之家世代同居。宋 范正敏《遯斋闲览·人事》:“姑苏 冯氏 兄弟三人,其季娶妇逾年,輒风其夫分异。夫怒詬曰:‘吾家义居三世矣,汝欲败吾素业耶?’妇乃不復言。”《宋史·孝义传·洪文抚》:“六世义居,室无异爨。”明 宋濂《郑仲涵墓志铭》:“仲涵 家义居十世,族属颇众。”
- 7.
九世释义:⒈九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南朝 宋 谢灵运《撰征赋》:“皇晋 受命 河 汾,来迁 吴 楚,数歷九世,年踰十纪。”《新唐书·孝友传序》:“张公艺 九世同居。”⒉指九世仇。古直《秋兴和草堂韵》之四:“炎 黄 列祖应含笑,九世《春秋》大孝思。”参见“九世仇”。
- 8.
侪居释义:共同居处。
- 9.
共居释义:⒈共同居住。⒉同时存在(多指抽象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因一定的条件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
- 10.
分封制释义: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将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君位世袭,在其封国内 拥有统治权,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分封的诸侯不世袭,只有征税权。秦 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后,封国官吏全由中央任免,只征 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已不相同。
- 11.
别宅释义:⒈犹别第。正宅以外的住宅。⒉旧指无正式夫妻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又称外妇、外妻。
- 12.
匹居释义:雌雄同居。
- 13.
卿佐释义:指辅佐国君的执政大臣。《左传·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谓股肱。”《国语·周语中》:“今 陈侯 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儷妃嬪,而帅其卿佐以淫於 夏氏,不亦嬻姓矣乎?”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潁川 韩元长,汉 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於没齿。”
- 14.
合宫释义:⒈相传为黄帝的明堂。⒉同居一舍。谓不分居。
- 15.
同垣释义:同居谏垣。指同为谏官。
- 16.
同堂释义:⒈同处一堂;同居一家。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 素不好 鼂错,鼂错 所居坐,盎 去;盎 坐,错 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三国 魏 曹植《当来日大难》诗:“今日同堂,出门异乡。别易会难,各尽杯觴。”唐 韩愈《袁氏先庙碑》:“由曾及考,同堂异置。”老舍《四世同堂》二:“自从他有了这所房,他的人口便有增无减,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⒉谓同一祖父。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 父 繇 与太傅 祜 同堂相善。”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相国同堂昆季三人,曰 石,曰 程,皆登宰相,惟 福 一人
- 17.
同处释义:⒈共存一处;同居。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枕中》:“范子 曰:‘臣闻阴阳气不同处,万物生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⒉谓共同相处;同处于。《后汉书·爰延传》:“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宋 苏轼《策别十二》:“民不知信则不可与久居於安,民不知义则不可与同处於危。”
- 18.
同室释义:⒈同居一舍;同居一室。⒉谓一家,一户人家。亦指一家人。⒊谓夫妇同居。⒋称有室之人再娶的妻。
- 19.
同居释义:⒈同在一处居住:父母死后,他和叔父同居。⒉指夫妻共同生活,也指男女双方没有结婚而共同生活。
- 20.
同游释义:⒈见“同游”。⒉亦作“同游”。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⒊一同游览。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⒋指同游者;同伴。唐 许浑《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楚 云
同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爨释义:谓一家同居共炊。
- 2.
三父八母释义:旧指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继母改嫁之继父,合称三父;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合称八母。
- 3.
不孕释义:⒈⒉⒊指杂种之间的不孕,任何一方均能生育,但相互之间则不能。⒋⒌⒍病名。又名断绪、绝产等。指女子婚后,夫妻同居三年以上,而未怀孕;或曾孕育过,又间隔三年以上而未再次怀孕。
- 4.
不相得释义:⒈不投合;不融洽。《易·革》:“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汉 王充《论衡·死伪》:“郑伯有 贪愎而多欲,子晳 好在人上,二子不相得。”《后汉书·西域传·车师》:“永兴 元年,车师 后部王 阿罗多 与戊部侯 严皓 不相得,遂忿戾反畔。”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忿情》:“谢无奕 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 王蓝田,肆言极駡。”⒉彼此没有遇到。《汉书·高帝纪上》:“过 沛,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
- 5.
丘壑释义:⒈山陵和溪谷。宋 王安石《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⒉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清 方文《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庐山 访丘壑。”⒊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宋 苏轼《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明 梁辰鱼《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⒋谓隐逸。南朝 宋 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金 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
- 6.
义居释义:旧指孝义之家世代同居。宋 范正敏《遯斋闲览·人事》:“姑苏 冯氏 兄弟三人,其季娶妇逾年,輒风其夫分异。夫怒詬曰:‘吾家义居三世矣,汝欲败吾素业耶?’妇乃不復言。”《宋史·孝义传·洪文抚》:“六世义居,室无异爨。”明 宋濂《郑仲涵墓志铭》:“仲涵 家义居十世,族属颇众。”
- 7.
九世释义:⒈九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南朝 宋 谢灵运《撰征赋》:“皇晋 受命 河 汾,来迁 吴 楚,数歷九世,年踰十纪。”《新唐书·孝友传序》:“张公艺 九世同居。”⒉指九世仇。古直《秋兴和草堂韵》之四:“炎 黄 列祖应含笑,九世《春秋》大孝思。”参见“九世仇”。
- 8.
侪居释义:共同居处。
- 9.
共居释义:⒈共同居住。⒉同时存在(多指抽象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因一定的条件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
- 10.
分封制释义: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将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君位世袭,在其封国内 拥有统治权,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分封的诸侯不世袭,只有征税权。秦 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后,封国官吏全由中央任免,只征 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已不相同。
- 11.
别宅释义:⒈犹别第。正宅以外的住宅。⒉旧指无正式夫妻关系而同居的妇女。又称外妇、外妻。
- 12.
匹居释义:雌雄同居。
- 13.
卿佐释义:指辅佐国君的执政大臣。《左传·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谓股肱。”《国语·周语中》:“今 陈侯 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儷妃嬪,而帅其卿佐以淫於 夏氏,不亦嬻姓矣乎?”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潁川 韩元长,汉 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於没齿。”
- 14.
合宫释义:⒈相传为黄帝的明堂。⒉同居一舍。谓不分居。
- 15.
同垣释义:同居谏垣。指同为谏官。
- 16.
同堂释义:⒈同处一堂;同居一家。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 素不好 鼂错,鼂错 所居坐,盎 去;盎 坐,错 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三国 魏 曹植《当来日大难》诗:“今日同堂,出门异乡。别易会难,各尽杯觴。”唐 韩愈《袁氏先庙碑》:“由曾及考,同堂异置。”老舍《四世同堂》二:“自从他有了这所房,他的人口便有增无减,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⒉谓同一祖父。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 父 繇 与太傅 祜 同堂相善。”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相国同堂昆季三人,曰 石,曰 程,皆登宰相,惟 福 一人
- 17.
同处释义:⒈共存一处;同居。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枕中》:“范子 曰:‘臣闻阴阳气不同处,万物生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⒉谓共同相处;同处于。《后汉书·爰延传》:“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宋 苏轼《策别十二》:“民不知信则不可与久居於安,民不知义则不可与同处於危。”
- 18.
同室释义:⒈同居一舍;同居一室。⒉谓一家,一户人家。亦指一家人。⒊谓夫妇同居。⒋称有室之人再娶的妻。
- 19.
同居释义:⒈同在一处居住:父母死后,他和叔父同居。⒉指夫妻共同生活,也指男女双方没有结婚而共同生活。
- 20.
同游释义:⒈见“同游”。⒉亦作“同游”。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⒊一同游览。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⒋指同游者;同伴。唐 许浑《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楚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