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举 [tóng jǔ]
1. 一同举荐。
3. 一同举事。多指军事行动。
同举 引证解释
⒈ 一同举荐。
引《后汉书·孔融传》:“卓 乃讽三府同举 融 为 北海 相。”
⒉ 一同举事。多指军事行动。
引《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俭 坚守, 钦 在外为游兵”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毌丘俭 文钦 等表曰:“懿 欲讨灭二虏以安宇内,始分军粮,克时同举。”
《南史·萧颖胄传》:“是时或云 山阳 谋杀 颖胄,以 荆州 同举。”
《三国演义》第一回:“飞 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
同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荐释义:共同举荐。
- 2.
仕路释义:⒈进身为官之路。《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操 曰:‘吾与将军之父,同举孝廉,吾尝以叔事之。吾亦与公同登仕路,不觉有年矣。’”鲁迅《且介亭杂文·儒术》:“由此士大夫便渐渐的进身,然终因不切实用,又渐渐的见弃。但仕路日塞,而南北之士的相争却也日甚了。”⒉指官场。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 陆虞仲 ﹞自登第后,愈篤学。其在仕路,以风节著。”《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当下母子正在舱门口观看这些船隻慌乱,却见 吴府尹 马船帮上来。夫人即叫丫鬟下帘掩门进去。吴府尹 是仕路上人,便令人问是何处官府。”
- 3.
儿女姻释义:儿女亲家。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刘小鲁尚书》:“刘小鲁,先大父同年进士,亦 夷陵州 人,与 江陵 相儿女姻也。”亦称“儿女姻亲”。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后 永之 同举戊午乡榜,官至粮道,晚年结儿女姻亲。”
- 4.
同举释义:⒈一同举荐。⒉一同举事。多指军事行动。
- 5.
座主释义:唐 宋 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至 明 清,举人、进士亦称其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主。或称师座。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旧唐书·令狐峘传》:“衢州 刺史 田敦,峘 知举时进士门生也。初 峘 当贡部,放牓日贬逐,与 敦 不相面。敦 闻 峘 来,喜曰:‘始见座主。’迎謁之礼甚厚。”宋 梅尧臣《较艺赠永叔和禹玉》诗:“今看座主与门生,事事相同举世荣。”《明史·霍韬传》:“举进士出 毛澄 门下,素执弟子礼,议礼不合,遂不復称为座主。”清 侯方域《太常公家
- 6.
桃园之拜释义:指结拜兄弟共同举事。
- 7.
狂酒释义:使酒;发酒疯。《宋书·鲁爽传》:“孝建 元年二月,义宣 报 爽,秋当同举。爽 狂酒乖谬,即日便起兵。”
- 8.
衩衣释义:两侧开衩的长衣。古人用以称男子便服,始于 唐。唐 李廓《长安少年行》之六:“不乐还逃席,多狂惯衩衣。”《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元年》:“凝、彦昭 同举进士,凝 先及第,尝衩衣见 彦昭。”胡三省 注:“衩衣,便服不具礼也。”元 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卷十一:“衩衣二字,今人所常言也。凡交际之间,宾以世俗之所谓礼服来者,主欲从简便,必使人传言曰:‘请衩衣。’客於是以便服进。又有服宴褻之服而遇服交际之服者,必谢曰:‘衩袒无礼。’可见衩衣之语,起於 唐 人,而通行於今世也。”元 蒋子正《山房随笔》:“席上太守及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