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钟 [míng zhōng]
1. 敲钟。
3. 谓食则鸣钟。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
鸣钟 引证解释
⒈ 敲钟。
引《后汉书·礼仪志上》:“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
⒉ 谓食则鸣钟。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参见“鐘鸣鼎食”。
引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出平原而联骑,居里閈而鸣钟。”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
⒊ 击钟发声。
引南朝 齐 谢朓 《奉和竟陵王同沉右率过刘先生墓诗》:“善诱宗学原,鸣鐘霽幽抱。”
宋 范成大 《玉堂寓值》诗:“上直马归催下钥,传更人唱促鸣鐘。”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夜半钟》:“六一居士 谓 继 此诗,句则佳矣,奈夜半非鸣鐘时。或云 姑苏寺 鐘,多鸣於半夜。”
⒋ 古代青铜制乐器。悬挂架上,叩之而鸣。
引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鏗鸣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国语词典
鸣钟 [míng zhōng]
⒈ 敲钟。
引《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关公甚喜,同上马过了沂水关,到镇国寺前下马。众僧鸣钟出迎。」
鸣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候钟释义:指时钟、自鸣钟。
- 2.
倡伎释义:⒈古称以歌舞杂戏娱人的男女艺人。《后汉书·梁冀传》:“冀、寿 共乘輦车……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謳竟路。”《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三年》:“吴主 悲喜,迎拜於东门之外。既入庙,比七日三祭,设诸倡伎,昼夜娱乐。”《云笈七籤》卷四十:“不得躭著歌舞,以作倡伎。”⒉娼妓。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张安贫儿镂臂文》:“唐 宋 间恶少,竞刺其身……国朝此风遂絶。惟冶游儿与倡伎密,或札刺名号,以互相思忆。”姚华《曲海一勺·明诗跋》:“倡伎以色事人,不能风雅。”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
- 3.
击鉢催诗释义:南朝 齐 竟陵王 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 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 丘令楷、江洪 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鉢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鉢催诗,我要击鉢了。”亦省作“击鉢”。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 吴 与 越,行酒赋诗听击鉢。”清 赵翼《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击鉢不怕催诗恶。”
- 4.
匹马释义:一匹马。后常指单身一人。《仪礼·觐礼》:“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龙驾帝服,鸣钟传鼓於 清渭 之上,南面而朝单于,朔、易 无復匹马之踪,六十餘年矣。”唐 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诗之三:“短衣匹马随 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宋 陆游《诉衷情》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 梁州。”《花月痕》第四七回:“李稷如 匹马捉狗头,颜卓然 单刀盟倭目。”
- 5.
声钟给赙释义:鸣钟致赙。 本谓办理丧事,亦为死亡的婉辞。
- 6.
枫桥释义:桥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阊门 外 寒山寺 附近。本称 封桥,因 唐 张继《枫桥夜泊》诗而相沿作 枫桥。唐 张祜《枫桥》诗:“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 枫桥。”清 赵翼《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何须 景阳 催晓妆,岂但 枫桥 惊夜泊。”庞树柏《舟中夜闻笛声》诗:“梦回何处数声笛,却忆 枫桥 半夜鐘。”
- 7.
素约释义:⒈旧约;早先约定的。 《史记·韩世家》:“且 楚 韩 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 秦 也。”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 张諤 ﹞常自约仕至县令则致仕而归…… 諤 於所居营一舍,榜为 中允亭,以誌素约也。”清 赵翼《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内有金声外针影,声影相随若素约。”⒉朴素简约。《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臣出入荣显,礼容优泰,第宇华旷,事乖素约。”《新唐书·李怀远传》:“怀远 久贵,益素约,不治居室。”唐 丁仙芝《赠朱中书》诗:“会应怜尔居素约,可即长年守贫贱。”
- 8.
通天塔释义:自鸣钟的别名。 因其形状似塔,故名。
- 9.
钟定释义:指夜深人静时刻。 古代亥时(相当于午后九时至十一时)以后,人们开始安息,称为人定。人定鸣钟为信,故称。
- 10.
钟鼓馔玉释义: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 11.
鸣钟释义:⒈敲钟。 ⒉谓食则鸣钟。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⒊击钟发声。⒋古代青铜制乐器。悬挂架上,叩之而鸣。
- 12.
鸣钟鼓释义:《国语·晋语五》:“宣子 曰:‘……今 宋 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於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 宋。”后以“鸣钟鼓”谓声讨他人的罪行。
- 13.
鼎食鸣锺释义:击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的豪华生活排场。同“鼎食鸣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