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鸣锣 鸣锣的意思
míngluó

鸣锣

简体鸣锣
繁体鳴鑼
拼音míng luó
注音ㄇㄧㄥˊ ㄌ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鸟兽或昆虫叫。【组词】: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组词】:鸣响。鸣奏。孤掌难鸣。(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组词】:鸣谢。鸣冤。百家争鸣。(4) 闻名,著称。【例句】:“以文鸣江东”。

luó, ◎ 一种乐器,铜制,像盘,用槌子敲打出来。【例句】:锣鼓经(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锣鼓喧天。紧锣密鼓。

基本含义

指喧哗、热闹的样子。

鸣锣的意思

鸣锣 [míng luó]

1. 敲打铜锣。常用以警众、聚众。

鸣锣 引证解释

⒈ 敲打铜锣。常用以警众、聚众。

《元史·刑法志四》:“诸军官鳩财聚众,张设仪卫,鸣锣击鼓,迎赛神社,以为民倡者,笞五十七。”
郭灿东 《黄巢》第三章七:“王处存 便命鸣锣收军。”


国语词典

鸣锣 [míng luó]

⒈ 敲锣。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今夜初更时分,城上鸣锣为号,便可进兵。」
《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回子心里不伏,一时聚数百人,鸣锣罢市,闹到县前来。」


鸣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伏释义:不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那大姓委实受冤,心里不伏,到上边监司处再告将下来。”《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回子心里不伏,一时聚众数百人,鸣锣罢市,闹到县前来。”
    • 2.
      头报释义:科举考试发榜日,由报录人走马鸣锣通知中选者,前后凡三次。按惯例,中选者应付予赏金。第一次谓头报,所得赏金最为丰厚。
    • 3.
      开道释义:⒈在前引路:开道车。鸣锣开道。⒉让路。
    • 4.
      打舘释义:太平天囯 招抚流亡的措施。凡无家可归的人分别男女进馆居住。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太平天囯佚史》:“天未明,太平军沿街吹号角、鸣锣,口呼 东王 有令:‘今早安民,百姓有家归家,无家打舘。男有男舘,女有女舘,男人打女舘者斩,女人打男舘者绞。’”
    • 5.
      摘印释义:清 制,地方官犯事,须即撤职者,即由督抚委派人员收取该官印信,限日离任,叫“摘印”。《清会典事例·吏部·外官参劾》:“特参贪酷拏问质审等犯,一面具题,一面摘印看守。”《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那晓得百姓要留这官,鸣锣罢市,围住了摘印的官,要夺回印信。”
    • 6.
      救日释义:在日蚀时,放爆竹、鸣锣鼓,以示救护太阳,是旧时迷信。
    • 7.
      游刑释义:旧时押着盗贼鸣锣游街,鞭打示众。
    • 8.
      漕仓释义:存放漕米的仓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乌程归安县乡民抗漕》:“乡民鸣锣纠众,阻纳漕粮,并张贴传单,约期聚集入城,捣毁漕仓官署。”
    • 9.
      示警释义:用某种动作或信号使人注意(危险或紧急情况):鸣锣示警。 以红灯示警。
    • 10.
      笼街喝道释义:封建时代的官员外出时,侍从人员鸣锣开道,吆喝街坊上的行人回避。
    • 11.
      讨要释义:索取;讨还。《历史档案》1984年第2期引 明 张守祖《为官银被借受累事呈文》:“今有 李武臣 等一向未还,负累卑职按月行利,佃陪还人。今债主一逐上门逼迫,讨要无輳。如蒙呈乞追给偿还债主,庶不亏累寒官施行。”清 郑端《政学录·改复过割》:“无论上门讨要,地步无多,但登高鸣锣,一里可知,何烦四境奔驰之苦。”《锺馗捉鬼传》第五回:“人家胜了他的钱,一是一,二是二,并不要人家上门来讨要。”樊增祥《批权世彦呈词》:“尔伯故后,岂无子嗣,何以此债归尔讨要?”
    • 12.
      闹元宵释义:民间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击鼓鸣锣,通宵张灯,供人玩赏。相传始于 汉,后世相沿不衰,内容更丰富。是夕吃喝玩赏,热闹非凡,故称“闹元宵”。
    • 13.
      魇镇释义:⒈犹魇胜。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今晚三更三点,荧惑失位,着他领三百三十骑人马,都是红袍红旗,到宫门外面连射三箭,鸣锣击鼓,呐喊摇旗,着他魘镇火星。”⒉犹魇昧。元 王晔《桃花女》第三折:“这个我去不得,我这老性命也是他救我的,不指望我去报答他,倒做这等魘镇事,欺心剌剌的,我不去!”《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时 丕 有疾,韜 乃诈称于 甄夫人 宫中掘得桐木偶人,上书天子年月日时,为魘镇之事。”⒊犹言为害。谓在别人祈福时做不吉利的事。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今日当村众父老在我家赛牛王社,烧一陌纸,
鸣锣是什么意思 鸣锣读音 怎么读 鸣锣,拼音是míng luó,鸣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鸣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