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 [yóu zhèng]
1. 国家专门从事邮政业务的部门,主要业务是传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兑、发行报刊等。
英[postal service;]
邮政 引证解释
⒈ 邮电业务的一大部门。主要业务是寄递信件和包裹,办理汇兑,发行报刊等。
引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续电线,创邮便局以理邮政。”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邮政售票,起於 道光 十七年。”
丁玲 《韦护》第一章:“自然回信不会这样快!邮政还没有用到飞机呢。”
国语词典
邮政 [yóu zhèng]
⒈ 有关传递信函、包裹与办理储金汇兑、寿险业务等的邮政事务。为国家行政之一,现隶属于交通部。
邮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信馆释义:邮局。太平天囯 洪仁玕《资政新篇》:“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郑观应《盛世危言·邮政上》:“﹝ 德国 ﹞因于国中城乡、市镇商民聚集之区,遍设书信馆,统以大员,派员经理,凡公文私信莫不递传。”
- 2.
代办释义:⒈代行办理:代办托运。邮政代办所。⒉一国以外交部长名义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⒊大使或公使不在职时,在使馆的高级人员中委派的临时负责人员,叫临时代办。
- 3.
以便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请在信封上写清邮政编码,以便迅速投递。
- 4.
伯尔尼释义:瑞士首都。位于该国西部。人口14万(1997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产品集散中心和交通枢纽。以钟表业闻名于世。万国邮政联盟、国际电信联盟、国际铁路联盟、国际版权同盟的总部均设于此。
- 5.
便览释义:就某一类事物而作的概括、简要的说明(多用在交通、邮政、旅游等方面)。
- 6.
信箱释义:⒈邮局设置的供人投寄信件的箱子。⒉设在邮局内供人租来收信用的编有号码的箱子,叫邮政专用信箱。有时某号信箱只是某个收信者的代号。⒊收信人设在门前用来收信的箱子。⒋指电子信箱。
- 7.
公约释义:⒈国家间关于经济、技术或法律等方面专门问题的多边条约。如1874年的《万国邮政公约》、1930年的《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1949年关于保护战争受难者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关于某项重大政治问题的国际条约,也有以公约为名称的。⒉集体拟定的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的章程:服务公约。卫生公约。
- 8.
军邮释义:军队系统里的邮政。
- 9.
国际包裹释义:国际包裹又称国际航空包裹、国际大包裹,其业务主要是指中国邮政国际包裹和香港邮政国际包裹。
- 10.
家庭邮编释义:家庭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 11.
快件释义:⒈运输部门把托运的货物分为快件、慢件两种,运输速度较慢、运费较低的叫慢件,运输速度较快、运费较高的叫快件。快件一般凭火车票办理托运,物品随旅客所乘列车同时运到。⒉邮政部门指需要快速递送的邮件。
- 12.
快信释义:邮政部门指需要快速投递的信件。
- 13.
怨讟释义:亦作“怨黷”。怨恨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 陈,今兹入 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杜预 注:“讟,谤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黷兴矣。”北周 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师不疲劳,兵无怨讟。”《明史·邹缉传》:“凡此数事,皆下失民心,上违天意,怨讟之兴,实由此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喂养》:“本官不察,以小民怨黷,饱左右之贪囊,所损多矣!”
- 14.
拣信生释义:旧时邮政局中分拣信件的低级职工。
- 15.
揭参释义:弹劾。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总论》:“上官媒揑有司之短长,跟胥播弄属役之过失,非以贪污揭参而挟诈,即以不法衙蠧而访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不多几天,省里来了委员,把姓 朱 的上了刑具,提回省里,原来已经揭参出去了。”李劼人《大波》第三章五:“这个克复 新津 的责任,大人最好是交给 朱统制,并且给他一个限期……违了限,就揭参他。”
- 16.
收发室释义:收发室主要职责如下: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按时接收各种报刊和邮件等,认真清点登记、不出差错。如发生报刊、杂志短缺情况,应及时与邮政部门取得联系,并督促邮政部门补齐。对无法追补的,让邮政部门或邮递员出具证明。
- 17.
普通邮票释义:邮政部门发行的供邮寄各类邮件用的通用邮票,发行量较大,发售时间较长。
- 18.
未妥投释义:一般出现在中国邮政挂号函件、邮政小包、EMS速递物流信息里,大多数情况是在包裹或挂号函件已经到达目的地,因各种原因投递员没能及时送达收件人处的一种延迟送件行为。
- 19.
死戳释义:邮政术语,指贴在信封、明信片或其他包封纸上邮票,销印时邮戳只盖在邮票上,封皮物上未盖到;如将邮票从信封上揭下后,信封上无邮戳痕迹的状态,称之为死戳。
- 20.
民信局释义:⒈旧时私人经营的,以投递信件、包裹,办理汇兑等为主要业务的机构。 约起源于 明 代 永乐 年间,流行于沿 江、沿海及 运河 沿岸城市。清 代 道光 至 光绪 年间最盛。1896年 清 政府正式设置邮政后,逐渐淘汰。⒉侨批局的旧称之一。经营华侨附有信件的汇款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