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 [wǔ yán shī]
1. 包括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特点为每句五个字。
英[a poem with five characters to a line;]
五言诗 引证解释
⒈ 每句皆五字的诗体。形成于 汉 代,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其类别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排律。
引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絶时人。”
亦省称“五言”。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然五言之兴,谅非夐古。”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论乐府与钱颐仲》:“疑五言诸作,皆可歌也。”
国语词典
五言诗 [wǔ yán shī]
⒈ 每句五字的诗。有五言古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五言排律等。
五言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字句释义:指五言诗。
- 2.
五字诗释义:即五言诗。
- 3.
五言释义:⒈五德之言。⒉五个字的句子。⒊见“五言诗”。
- 4.
五言试帖释义: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
- 5.
五言金城释义:南唐 刘洞 长于五言诗,自号“五言金城”。
- 6.
五言长城释义: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 7.
体制释义:⒈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体制改革。⒉文体的格局;体裁:五言诗的体制,在汉末就形成了。
- 8.
呻毕释义:诵读书籍。毕,书简。语本《礼记·学记》:“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宋 范成大《藻侄比课五言诗》之十二:“学业荒呻毕,欢悰隔笑盐。”参见“佔3毕”。
- 9.
大韵释义:⒈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谓诗一联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五言诗以“声”、“鸣”为韵,上九字便不能用“惊”、“倾”、“平”、“荣”等字,否则就犯了大韵。⒉特出的气度、情趣。
- 10.
小韵释义:诗八病之一。又名伤音病。凡五言诗一联中除韵脚外,其余九字中有相同之韵者即为犯小韵。如“客子已乖离,那宜远相送”,子、已、离、宜同韵,即称为犯小韵。
- 11.
文柄释义:⒈考选文士的权柄。唐 黄滔《上杨侍郎启》:“伏以侍郎荣司文柄,弘阐至公,歷选滞遗,精求文行。”宋 王谠《唐语林·德行》:“﹝ 崔枢 ﹞明年登第,竟主文柄,有清名。”清 赵翼《胡豫堂视学江南相见话旧》诗:“迴翔散地无营竞,十年偏屡持文柄。”⒉评定文章的权威。唐 刘禹锡《祭韩吏部文》:“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唐 李贻孙《<欧阳行周文集>序》:“精於理,故言多周详;切於情,故叙事重復,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清 王士禛《古诗选·五言诗凡例》:“固知此道真赏,论定不诬,非可以 东阳(沉约)、
- 12.
文章二百年释义:极言文章精妙。为二百年来所未有。语本《南史·谢朓传》:“朓 善草隶,长五言诗,沉约 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宋 欧阳修《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金 元好问《送钦叔》诗之三:“君穷復何辞,不见闲闲公,文章二百年,不救四壁空。”
- 13.
正格释义:格律诗常用的格式。与偏格相对。如五言诗第二字仄入、七言诗第二字平入,谓之正格;反之,则谓之偏格。
- 14.
短调释义:诗体名。五言诗的别称。
- 15.
耕织图释义:描绘封建时代水稻耕种和丝麻纺织生产过程的图画。 南宋 刘松年 曾画过《耕织图》;楼璹 亦画《耕图》和《织图》,有刻本流传。清 康熙 曾命 焦秉贞 绘《耕织图》。乾隆 亦曾命 冷枚、陈枚 各绘《耕织图》。焦秉贞 所作《耕图》、《织图》,曾雕板印行。宋 楼钥《跋扬州伯父耕织图》:“伯父(楼璹)时为 临安 於潜 令,篤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事为之图,繫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情状。”
- 16.
蜂腰鹤膝释义:诗律八病中的两种。 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间细,有如蜂腰;一说,指全句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谓之蜂腰。鹤膝,有三种说法:一为五言诗两联中的第五字和第十五字同声;一为全句中首尾两字平声而第三字仄声;一为全句皆清而中一字浊。南朝 梁 锺嵘《诗品·总论》:“至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蜂腰鶴膝,閭里已具。”金史肃《别怀玉》诗:“蜂腰鶴膝曾搜句,兔角龜毛不論禪。”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詩不解蠭腰鶴膝,字不能蠆尾蠅頭,卯酉參商,隨筆湊合。”亦省作“蜂鶴”。宋 陈造《赠张德恭》诗:“少日
- 17.
襞笺释义:折纸作书。语出《南史·陈纪下·后主》:“﹝ 后主 ﹞常使 张贵妃、孔贵人 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 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先令八妇人襞采笺,製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唐 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酒酣襞牋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宋 陆游《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诗:“襞笺报与诸公道,罨画亭 边第一诗。”
- 18.
贋讬释义:谓假借他人名义。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五行》:“唐 褚遂良 尝奉勅写一百本(《阴符》),至 李筌 始贋託 轩后 以欺人。”清 何琇《樵香小记·五言诗》:“惟 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虞姬 诗,已全作五言,此不可晓,即曰 陆贾 贋託,贾 亦 虞姬 同时人也,岂 守节 所见之本,后来又有所窜入歟?”
- 19.
阴铿释义:南朝陈文学家。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初仕梁,入陈,官至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明人辑有《阴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