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门 [wáng mén]
1. 指王宫之皋门、库门。
2. 犹王庭,帝阙。
3. 王爷的邸第。
4. 泛指王氏之门户派系。
6. 即玉门。
王门 引证解释
⒈ 指王宫之皋门、库门。
引《周礼·地官·大司徒》:“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於王门。”
孙诒让 正义:“王门即王宫之皋门、库门。”
⒉ 犹王庭,帝阙。
引《竹书纪年》卷上:“元年乙酉帝(帝 废 )即位,诸夷宾于王门。”
《后汉书·东夷传序》:“自 少康 已后,世服王化,遂宾於王门,献其乐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九千里之丹凤,始践王门;七十日之黄龙,初阶郡职。”
⒊ 王爷的邸第。
引《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王门所以贵,自古多俊民。”
刘良 注:“王门,谓 邵陵王 门也。”
唐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诗:“王门高德业,幕府盛才贤。”
原注:“卫伯玉 为 江陵 节度,时封 阳城郡王,故云王门。”
元 吴莱 《望会稽山》诗:“犹廻 剡 曲棹,肯鼓王门琴?”
王邦采 等注引《晋中兴书》:“武陵王 晞 闻其( 戴逵 )能琴,使人召焉。 逵 对使者前破琴曰:‘ 戴安道 不为王门伶人。’”
明 戴良 《喜谢密庵至》诗之一:“自昔王门久曳裾, 河间 礼乐属真儒。”
⒋ 泛指 王 氏之门户派系。
引宋 强至 《寄献王中丞》诗:“纪纲新宪府,德业旧 王 门。”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北方王门学案》:“王道 字 纯甫 者,受业 阳明 之门……其后趋向果异,不必列之 王 门。”
⒌ 即 玉门。参见“玉门”。
引《尸子》卷下:“文王 幽於 羑里,武王 覊於 王门。”
《太平御览》卷四八六引作“玉门”。 《吕氏春秋·首时》:“武王 事之,夙夜不懈,亦不忘 王门 之辱。”
陈奇猷 集释引 毕沅 曰:“王门 即 玉门,古以中画近上为‘王’字,‘王’三画正均即‘玉’字。”
王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王释义:指 夏、商、周 三代之君。 (1)夏禹、商汤、周武王。《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 注:“三王,谓 夏、殷、周 也。夏后 有 钧臺 之享,商汤 有 景亳 之命,周武 有 盟津 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 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 復於 汤丘,文王 幽於 羑里,武王 羈於王门;越王 栖於 会稽,秦穆公 败於 崤塞,齐桓公 遇贼,晋文公 出走,故三王资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 2.
今兹释义:⒈今此;现在。《诗·小雅·正月》:“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左传·昭公三年》:“今兹吾又将来贺。”唐 萧至忠《陪幸五王宅》诗:“畴昔王门下,今兹制幸晨。”明 刘基《郁离子·天地之盗》:“今兹备矣,而民不言,是怨不在口而在腹也。”⒉今年。《左传·僖公十六年》:“今兹 鲁 多大丧,明年 齐 有乱。”杜预 注:“今兹,此岁。”《后汉书·明帝纪》:“昔岁五穀登衍,今兹蚕麦善收。”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五:“今兹无有水旱雷雨风火疾疫为灾。”
- 3.
伎儿释义:指歌舞艺人。《百喻经·伎儿作乐喻》:“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新唐书·于志宁传》:“又宫中数闻鼓声,太乐伎儿輒留不出,往年口敕丁寧,殿下可不思之?”清 吴伟业《王郎曲》:“梨园子弟爱传头,请事 王郎 教絃索,耻向王门作伎儿,博徒酒伴贪欢謔。”
- 4.
宸筵释义:帝王举行的宴会。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中宗》:“此后,每游别殿,幸离宫,驻蹕芳苑,鸣笳仙禁,或戚里宸筵,王门卺席,无不毕从。”
- 5.
曳裾释义:⒈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晋 陶潜《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唐 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⒉“曳裾王门”之省称。唐 杜甫《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明 蔡羽《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参见“曳裾王门”。
- 6.
王门释义:⒈指王宫之皋门、库门。《周礼·地官·大司徒》:“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於王门。”孙诒让 正义:“王门即王宫之皋门、库门。”⒉犹王庭,帝阙。《竹书纪年》卷上:“元年乙酉帝(帝 废)即位,诸夷宾于王门。”《后汉书·东夷传序》:“自 少康 已后,世服王化,遂宾於王门,献其乐舞。”唐 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九千里之丹凤,始践王门;七十日之黄龙,初阶郡职。”⒊王爷的邸第。《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王门所以贵,自古多俊民。”刘良 注:“王门,谓 邵陵王 门也。”唐 杜甫《行次古城店泛江》诗:“王
- 7.
皇门释义:⒈春秋 时 郑国 郭门名。《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 围 郑 ……克之,入自 皇门,至于逵路。”《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庄王 伐 郑,胜乎 皇门,放乎路衢。”何休 注:“皇门,郑 郭门。”⒉古代天子路寝的左门。《逸周书·皇门》“周公 格左閎门会群门”晋 孔晁 注:“路寝左门曰皇门。”《竹书纪年》卷下:“庚午,周公 告诸侯于皇门。”⒊天门。比喻帝王的宫门。《楚辞·王褒<九怀>》:“乱曰:皇门开兮照下土,株秽除兮兰芷覩。”王逸 注:“王门启闢,路四通也。”
- 8.
称情释义:⒈衡量人情。《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羣,别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也。”郑玄 注:“称情而立文,称人之情轻重,而制其礼也。”⒉犹称心。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靡潜跃之非,常傲然以称情。”《南史·范泰传》:“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唐 李白《行路难》诗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9.
策杖释义:拄杖。也称杖策。三国 魏 曹植《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唐 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仇兆鳌 注:“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则古人於杖,虽少年皆用之矣。”唐 白居易《残春晚起伴客笑谈》诗:“策杖强行过里巷,引盃闲酌伴亲宾。”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一:“公(司马光)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险,策杖以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清 顾炎武《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