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1)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组词】:真诚。真谛。真挚。真心。逼真。认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2) 确实,的确。【组词】:真好。真正。真切。(3) 清楚,显明。【组词】:看得真。咬字很真。(4) 本性,本原。【组词】:纯真。天真。(5) 人的肖像。【例句】:传(chuán )真。写真。(6) 汉字的楷书。【组词】:真字。真书。真草隶篆。(7) 姓。
rú,(1) 依照顺从。【组词】:如愿。如意。如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组词】: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3) 比得上,及。【例句】: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4) 到,往。【组词】:如厕。(5) 假若,假设。【组词】:如果。如若。假如。(6) 奈,怎么。【组词】: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7) 与,和。【例句】:“公如大夫入”。(8) 或者。【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组词】:突如其来。(10) 表示举例。【组词】:例如。(11) 应当。【例句】:“若知不能,则如无出”。(12)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
1. 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⒈ 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引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同真如而无尽,与日月而俱悬。”
《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霞幢被,宝座趺,灵光随处现真如。”
《红楼梦》第八七回:“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范文澜 《唐代佛数·佛教各派》:“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
⒈ 佛教上指现象的本质或真实性。
引《佛地经论·卷二》:「如是真如即是佛地平等法性。」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小娥厚貌深辞,聪敏端特,炼指跛足,誓求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