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鸟卵 鸟卵的意思
niǎoluǎn

鸟卵

简体鸟卵
繁体鳥卵
拼音niǎo luǎn
注音ㄋㄧㄠˇ ㄌㄨ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iǎo,(1)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组词】:鸟类。候鸟。益鸟。鸟语花香。

luǎn,(1) 动植物的雌性生殖细胞。【组词】:卵子。卵巢。(2) 特指动物的蛋。【组词】:卵生。卵石。卵翼(喻养育或庇护)。(3) 昆虫学上特指受精卵,是动物发育的第一阶段。(4) 男子睾丸的俗称。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初步形态或雏形。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微小或微不足道。

鸟卵的意思

鸟卵 [niǎo luǎn]

1. 鸟蛋。

鸟卵 引证解释

⒈ 鸟蛋。

《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以大鸟卵及 犁靬 眩人献于 汉。”
《晋书·天文志上》:“前儒旧説,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也。”


鸟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毈释义:亦作“不段”。谓鸟卵孵育成雏。
    • 2.
      不贕释义:同“不殰”。《淮南子·原道》:“兽胎不贕,鸟卵不毈。”高诱 注:“胎不成兽曰贕。”
    • 3.
      不麛不卵释义:不猎小兽,不取鸟卵。
    • 4.
      卵塔释义:安葬佛门僧侣骨殖的无缝石塔。状如大鸟卵,故称。
    • 5.
      夭殈释义:谓鸟夭死于卵中。殈,鸟卵未孵化而开裂。
    • 6.
      浑天释义: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地外,就像壳裹卵黄一样。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汉 扬雄《法言·重黎》:“或问浑天?曰:落下閎 营之。”《后汉书·天文志上》“今绍《汉书》作《天文志》”刘昭 注引 汉 蔡邕《表志》:“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唯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官所用候臺铜仪,则其法也。”《晋书·天文志上》:“前儒旧説,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地外,犹殻之裹黄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
    • 7.
      犰狳释义:哺乳动物,身体分前、中、后三段,头顶、背部、尾部和四肢有角质鳞片,中段的鳞片有筋肉相连接,可以伸缩,腹部多毛,趾有锐利的爪,善于掘土。昼伏夜出,吃昆虫、蚁和鸟卵等。生活在美洲。
    • 8.
      眩人释义:魔术师。《汉书·张骞传》:“而 大宛 诸国发使随 汉 使来……以大鸟卵及 犛靬 眩人献於 汉。”颜师古 注:“眩,读与幻同。即今吞刀、吐火、植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皆是也。”清 周亮工《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诗:“百年但欲为愚鬼,倏忽谁能认眩人。”
    • 9.
      破卵倾巢释义:碎裂鸟卵,倾覆鸟窠。比喻斩草除根,手段残忍。
    • 10.
      简狄释义:亦作“简逷”。相传为 有娀氏 之女,帝喾 之妻。吞玄鸟卵怀孕而生 商 代祖先 契。
    • 11.
      蛋白释义:⒈鸟卵中透明的胶状物质,包在蛋黄周围,由蛋白质组成。⒉指蛋白质:动物蛋白。植物蛋白。
    • 12.
      蛋黄释义:鸟卵中黄色胶状的物体,球形,周围有蛋白。 也叫卵黄。
    • 13.
      越诺释义:古代西域出产的一种上等织物。《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开元 六年,遣使贡献锁子甲、水精杯、马脑瓶、驼鸟卵及越诺之类。”《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进象牙五十株……五色杂花蕃锦四段、白越诺二段。”《文献通考·四裔十六》:“有大鸟卵,真珠,玻璃,珊瑚……越诺布,金缕织成,赤麖皮,薰陆、欝金、苏合、青水等香。”
    • 14.
      鸟壳释义:鸟卵的壳。《新唐书·天文志一》:“令与阳经、阴纬相固,如鸟壳之裹黄。”
    • 15.
      麛卵释义:⒈幼鹿和鸟卵。 泛指幼小的禽兽。⒉泛指捕杀生物。

鸟卵(niaol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鸟卵是什么意思 鸟卵读音 怎么读 鸟卵,拼音是niǎo luǎn,鸟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鸟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