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名书 名书的意思
míngshū

名书

简体名书
繁体名書
拼音míng shū
注音ㄇ一ㄥˊ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有名望的书籍,也可指人才出众的学者。

名书的意思

名书 [míng shū]

1. 名家墨迹。

名书 引证解释

⒈ 名家墨迹。

唐 张怀瓘 《二王书录》:“古之名书,歷代帝王,莫不珍宝。”
唐 张怀瓘 《六体书论》:“夫好事之人,广求名书,以教其子。”


名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书仪释义:⒈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 ⒉旧时馈赠钱物所写的礼帖和封签。泛指馈赠的钱物。
    • 2.
      十吏札释义:须十名书吏缮写的文稿。语出《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文姬 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餘篇耳。’操 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后多用作女子博学强记之典。
    • 3.
      右军习气释义:右军: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比喻一味摹拟古人,不能自创一格。
    • 4.
      墨池释义:⒈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汉张芝、晋王羲之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⒉指砚。⒊指习书写字处。⒋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 5.
      摹勒释义:⒈依样描字刻石。《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丙戌,御製御笔《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令 京师 神霄宫 刻记於碑,以碑本赐天下,摹勒立石。”⒉亦作“摹泐”。描摹勾勒。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貽永,祁公 之子。国初藏名书画,最多真蹟……而当时摹勒出待詔手,笔多凝滞。”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或谓 靖康 之变,二 王 书卷流落民间,后经蒐罗得之,遂以勒石。所得者,或係他手摹泐。”⒊模仿。宋 李觏《答黄著作书》:“今之学者,谁不为文,大抵摹勒 孟子,刼掠 昌黎。若为文之道,止此而已,则但诵得古文
    • 6.
      文镇释义:文具之一。以金属或玉、石制成,压在文书纸张之上以防散乱。又名书镇、镇纸、镇尺。
    • 7.
      杂识释义:⒈犹杂念。⒉犹杂记。古人多以此名书以见义。
    • 8.
      盟府释义:⒈古代掌管保存盟约文书的官府。《左传·僖公五年》:“﹝ 虢仲、虢叔 ﹞为 文王 卿士,勋在王室,藏於盟府。”孔颖达 疏:“以勋受封,必有盟要,其辞当藏於司盟之府也。”《逸周书·尝麦》:“太史乃藏之於盟府,以为岁典。”三国 吴 韦昭《博弈论》:“当世之道,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使名书史籍,勋在盟府。”唐 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启》:“山河启封,载在盟府。”《花月痕》第四七回:“盟府书存,长质诸皇天后土。”⒉指司盟之官。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 伍员 ﹞文赛 百里奚,武过末将,主公着他做了盟府
    • 9.
      老米释义:⒈陈米。⒉指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
    • 10.
      虎榜释义:⒈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元 萨都剌《丁卯年及第谢恩崇天门》诗:“虎榜姓名书勑纸,羽林冠带竪旌旄。”明 沉鲸《双珠记·刑逼成招》:“下官 荆湖道 郧县 县令 周文 是也。芹宫脱迹,忝登虎榜之名;枫陛传臚,曾沐凤池之宠。”⒉清 代则专称武科进士榜曰“虎榜”。参见“龙虎榜”。
    • 11.
      贴司释义:宋 时掌管文贴的行政组织。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贴司,建隆 初,诸州惟有私名书手,在京及监司,即置贴司…… 绍兴 五年,州县贴司,每案不得过五人。二十七年,言者请以吏额之半置贴司。”
    • 12.
      非毁释义:诽谤;诋毁。非,通“诽”。《墨子·贵义》:“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説而行,又从而非毁之。”《隋书·天文志上》:“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羣氏纠纷,至相非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右僕射 秦檜 言:‘前日外间有匿名书非毁朝廷,当缴进。’”

名书(ming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名书是什么意思 名书读音 怎么读 名书,拼音是míng shū,名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名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