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指事 指事的意思
zhǐshì

指事

简体指事
繁体
拼音zhǐ shì
注音ㄓˇ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ǐ,(1)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组词】: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2)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例句】:下了三指雨。(3)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组词】: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4) 点明,告知。【组词】:指导。指引。指正。指责。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挥。指日可待。(5) 直立,竖起。【例句】:令人发(fà)指(形容极为愤怒)。(6) 意向针对。【组词】:指标。指定。(7) 古同“旨”,意义,目的。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基本含义

指代具体的人、事、物。

指事的意思

指事 [zhǐ shì]

1. 六书之一。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谓手指某事。谓军队指向某地。犹进军。阐明事理,叙述事物。

指事 引证解释

⒈ 六书之一。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⒉ 谓手指某事。

《释名·释长幼》:“六十曰耆。耆,指也。不从力役,指事使人也。”

⒊ 阐明事理,叙述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
唐 元稹 《杜君墓志铭》:“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杜君墓志》:“效 杜子美 作诗,其劲峭严密,指事泛情,时时夐至絶处。”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然犹多写景,而未及於指事言情,引用典故。”

⒋ 谓军队指向某地。犹进军。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车骑将军 朱然 围 樊,大将军 诸葛瑾 取 柤中”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授 诸葛瑾、朱然 大众,指事 襄阳。”


国语词典

指事 [zhǐ shì]

⒈ 六书之一。因无具体形象,故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如上、下。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⒉ 指出事物。

南朝梁·钟嵘〈诗品序〉:「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


指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2.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3.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也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4.
      一不做,二不休释义: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 5.
      一形释义:⒈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形态。⒉指个人形体。⒊同一个样子。⒋犹言一种表现。
    • 6.
      一律千篇释义:一律:同样的。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
    • 7.
      一桩释义:犹一件。 多指事情或案子。
    • 8.
      一脉相通释义:指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犹如一条脉络贯穿下来可以互通。
    • 9.
      一般与个别释义:一般指事物在现象上和本质上的共同之点,个别指单个的、特殊的事物。个别必须与一般相联结而存在,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中。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在一般中得到反映。一般与个别的区别是相对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的认识是从个别事物到一般事物,又以对一般事物的认识为指导,认识尚未认识或尚未深入认识的各种个别事物,从而补充、丰富和发展对一般事物的认识。
    • 10.
      一阴一阳之谓道释义:阴、阳:指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道:事物发展的规律。既有阴,又有阳,这就是道,即事物发展的规律。
    • 11.
      万法释义: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 12.
      万物一府释义:府:收藏财物的地方。所有的财物收藏在一起。指事物一体,无所分别。
    • 13.
      三昧释义: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深得其中三昧。[梵samādhi]
    • 14.
      三谏之义释义:指事君之正道。
    • 15.
      不今不古释义: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16.
      不做不休释义:指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性干到底。
    • 17.
      不古不今释义: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18.
      不可收拾释义:原指事物无法归类整顿,后借指事情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 19.
      不可磨灭释义:磨灭:消失。 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 20.
      不在话下释义: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属当然,用不着说:这点小事对他来说不在话下。

指事(zh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指事是什么意思 指事读音 怎么读 指事,拼音是zhǐ shì,指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指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