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志事 志事的意思
zhìshì

志事

简体志事
繁体
拼音zhì shì
注音ㄓ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意向。【组词】: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2) 记在心里。【组词】:志喜。志哀。永志不忘。(3) 记载的文字。【组词】: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组词】:标志。(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组词】:志子。用碗志志。(6) 姓。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基本含义

指追求有意义的事业或目标。

志事的意思

志事 [zhì shì]

1. 抱负。

志事 引证解释

⒈ 抱负。

唐 王勃 《守岁序》:“悲夫年华将晚,志事寥落。”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屡建大勋,朝野叹仰,以为名将,而不知其生平志事,裕於学者久矣。”


国语词典

志事 [zhì shì]

⒈ 语本指志向及事业。

《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唐·王勃〈守岁序〉:「年华将晚,志事寥落。」


志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夙龄释义:⒈少年;早年。 南朝 梁 沉约《早发定山》诗:“夙龄爱远壑,晚莅见奇山。”唐 骆宾王《灵隐寺》诗:“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清 汪琬《游邓尉山遇徐生》诗:“夙龄睠名山,抗志事游衍。”⒉婉指早亡。《后汉书·济阴悼王长传赞》:“三藩夙龄,党 惟荒忒。”李贤 注:“谓 千乘、淮阳、济阴 并早殁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望 新臺 於 河 上,感二子於夙龄,诗人乘舟,诚可悲矣。”
    • 2.
      屈志释义:谓曲意迁就,抑制意愿。《楚辞·九章·思美人》:“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李弘度 常叹不遇,殷扬州 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南朝 梁武帝《征庾詵庾承先诏》:“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邹鲁《丁未镇南关之役》:“然时不我与,屈志事仇,食其禄有年矣。”
    • 3.
      志事释义:抱负。唐 王勃《守岁序》:“悲夫年华将晚,志事寥落。”清 曾国藩《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屡建大勋,朝野叹仰,以为名将,而不知其生平志事,裕於学者久矣。”
    • 4.
      逆意释义:⒈违背尊长的心意。汉 贾谊《新书·数宁》:“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独曰未安;或者曰,天下已治矣,臣独曰未治。恐逆意触死罪。”⒉指违背自己的心意。明 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一:“僕虽有志事学,亦不可遂……虽常以古书自磨濯,遇有逆意处,思有亲友讲説而不可见。”⒊叛逆的心志。《魏书·陆俟传》:“反心逆意,既异餘犯,虽欲矜恕,未如之何。”⒋预料。清 唐甄《潜书·贞隐》:“昔者 吕望 之未遇也,不逆意其得志于八十之年也。”

志事(zh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志事是什么意思 志事读音 怎么读 志事,拼音是zhì shì,志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志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