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警跸 警跸的意思
jǐng

警跸

简体警跸
繁体警蹕
拼音jǐng bì
注音ㄐㄧㄥˇ ㄅ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ǐng,(1) 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告诫。【组词】:警卫。警世。警告。警戒。警备。警惕。警省(xǐng )(警惕醒悟)。(2) 需要戒备的事件或消息。【组词】:警号。警报。警钟。(3) 感觉敏锐,见解独到。【组词】:警句。警觉(jué)。机警。(4) 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组词】:警察。警士。

bì,(1) 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组词】:警跸。跸路。(2) 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组词】:驻跸。

基本含义

警戒、警示。

警跸的意思

警跸 [jǐng bì]

1. 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跸”。

警跸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蹕”。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厉王 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 汉 法,出入称警蹕,称制,自为法令,拟於天子。”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周 礼蹕而不警。 秦 制出警入蹕,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皆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至 汉 朝 梁孝王,王出称警,入称蹕,降天子一等焉。一曰,蹕,路也,谓行者皆警於涂路也。”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前呼后拥萧萧马,犹记将军警蹕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他同戎政大臣商定,从京营中挑选三千精兵,从后天黎明时起沿途‘警跸’。”


国语词典

警跸 [jǐng bì]

⒈ 古代帝王出入时,在前清道阻止行人的人。也作「儆跸」。


警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跸释义:天子的车驾。天子出行则警跸,故谓天子所驾六马为六跸。
    • 2.
      卫跸释义:卫护警跸。
    • 3.
      惊跸释义:警跸。 惊,通“警”。
    • 4.
      护军营释义:清 代禁卫军之一。分上三旗和下五旗,共八旗。营兵选八旗 满洲、蒙古 兵的精锐者充当。专司警跸宿卫、诸门的启闭和锁钥传筹等。雍正 三年(1725年),又设 圆明园 八旗护军营,驻于该园周围。《清文献通考·兵二》:“天聪 年间,设巴牙喇营,为护军营之始。顺治 初,详定营制,初以上三旗护军参领、护军校、护军等守卫禁门,下五旗各守王公府门,遇行围出征,则八旗一律分拨。雍正 七年,始定八旗护军,均司禁卫。”
    • 5.
      整跸释义:犹警跸。指帝王出行时警戒、清道。
    • 6.
      耸跸释义:肃然警跸。耸,通“竦”。
    • 7.
      行警释义:⒈执行警跸。⒉即巡警。
    • 8.
      警道释义:警跸清道。

警跸(jingb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警跸是什么意思 警跸读音 怎么读 警跸,拼音是jǐng bì,警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警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