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麑裘 麑裘的意思
qiú

麑裘

简体麑裘
繁体
拼音ní qiú
注音ㄋㄧˊ ㄑㄧ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í, ◎ 幼鹿。

qiú,(1) 皮衣。【组词】:狐裘。集腋成裘。(2) 姓。

麑裘的意思

麑裘 [ní qiú]

1. 用幼鹿皮制成的白衣服。

麑裘 引证解释

⒈ 用幼鹿皮制成的白衣服。

《论语·乡党》:“素衣,麑裘。”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国语词典

麑裘 [ní qiú]

⒈ 以鹿子皮所作的皮衣。

《论语·乡党》:「缁衣羔裘,素衣麑裘。」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


麑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素衣释义:⒈白色丝绢中衣。 《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 沃。”陈奂 传疏:“素衣,谓中衣也…… 孔 疏云:‘中衣,谓冕及爵弁之中衣,以素为之。’”《论语·乡党》:“﹝君子﹞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何晏 集解:“孔 曰:‘服皆中外之色相称也。’”⒉白色丧服。《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郑玄 注:“言以丧礼自处也。”孔颖达 疏:“素衣、素裳、素冠者,今既离君,故其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唐 刘禹锡《哭王仆射相公》诗:“羣吏謁新府,旧宾沾素衣。”
    • 2.
      鹿霓衣释义:鹿皮制的衣服。隐士或术士往往著之。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陈陶癖书》:“大中 年,洪州 处士 陈陶 者,有逸才,歌诗中似负神仙之术,或露王霸之説……云:‘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霓衣。’”《全唐诗》卷七四六作“鹿麑裘”。
    • 3.
      鹿麑裘释义:泛指鹿皮大衣。南唐 陈陶 逸句:“一鼎雄雌金液火,十年寒暑鹿麑裘。”按,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引作“鹿霓衣”。
    • 4.
      麑衣释义:即麑裘。
    • 5.
      麛裘释义:即麑裘。
    • 6.
      黄衣释义:黄色的衣服。 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黄冠”。《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

麑裘(niq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麑裘是什么意思 麑裘读音 怎么读 麑裘,拼音是ní qiú,麑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麑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