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í,(1) 〔大鲵〕两栖动物,身体长而扁,生在山溪中。肉鲜美可食。叫的声音像婴儿,所以俗称“娃娃鱼”。(2) 〔小鲵〕两栖动物,体形与大鲵相似,但较小,牙齿呈V形,生活在水边的草地里。(3) (鯢)
qiū,(1) 〔泥鳅〕鱼,体圆,尾侧扁,皮上有黏液很滑。生活在河湖、水田等处,常钻在泥中,肉可食。常用以喻人的滑头。(2) (鰍)
1. 见“鲵鳅”。
⒈ 亦作“鯢鰍”。泥鳅。泛指小鱼。
引《庄子·庚桑楚》:“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鯢鰌为之制。”
陆德明 释文:“《广雅》云:制,折也。谓小鱼得曲折也。”
宋 苏轼 《上皇帝书》:“王者之用人,如 江 河,江 河 所趋,百川赴焉,蛟龙生之。及其去而之他,则鱼鳖无所还其体,而鯢鰍为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