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服 [bīn fú]
1. 服从。
例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庄子·说剑》
英[comply with; obey;]
宾服 引证解释
⒈ 归顺;服从。
引《管子·小匡》:“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诸侯国,莫不宾服。”
《汉书·食货志上》:“匈奴 称藩,百蛮宾服。”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当夷狄宾服之时,则必思兼爱休息。”
清 洪楝园 《后南柯·宫议》:“仰赖吾主洪福,现在四夷宾服,国泰民安。”
⒉ 佩服,服贴。
引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三折:“岂不闻为官者,打一轮皂盖,列两行朱衣,亲戚称羡,乡党宾服。”
《红楼梦》第八四回:“那给人家作了媳妇儿,怎么叫公婆不疼、家里上上下下的不宾服呢?”
萧军 《八月的乡村》六:“你不用不宾服,早早晚晚你一定能……那个时候你就服嘴了!”
国语词典
宾服 [bīn fú]
⒈ 古代诸侯入贡朝见天子。引申为归顺臣服。
引《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红楼梦·第六三回》:「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
⒉ 佩服。
例如:「他以敏捷身手,荣获拳击冠军,观众对他宾服之至。」
宾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庭释义:⒈不朝于王庭者;不朝于王庭。《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杜预 注:“下之事上皆成礼於庭中。”杨伯峻 注:“庭,动词,朝于朝庭也。九年《传》云‘宋公 不王’故此云以讨不庭。此不庭为名词,义为不庭之国。”《汉书·赵充国传》:“鬼方 宾服,罔有不庭。”颜师古 注:“庭,来帝庭也。”宋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於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復有 文、武 之境土。”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当 尧 时,三苗 不庭,遏絶其世,窜之 三危,其遗种尚在。”⒉无道;叛逆。《诗·大雅·韩奕》:“榦不庭方,此佐戎辟。
- 2.
内首释义:谓臣服,归附。 《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穹居之君,内首禀朔;卉服之酋,迴面受吏。”吕向 注:“内首、迴面,皆宾服为臣也。”清 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崇玉 以杀掠平民之故,尚伏天诛;况 保 纵横海上十餘年,杀二总兵,一参将,三游击,罪在不逭,今弃众内首,则鱼肉耳。”
- 3.
哀告宾服释义: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 4.
客伏释义:使宾服。
- 5.
宾下释义:犹宾服。
- 6.
宾国释义:宾服之国,属国。
- 7.
宾会释义:宾服而会盟。
- 8.
宾合释义:亦作“賔合”。宾服而会盟。
- 9.
宾服释义:⒈服从;归附。⒉佩服:你说的那个理,俺不宾服。
- 10.
宾顺释义:宾服;归顺。
- 11.
惛忧释义:亦作“惽忧”。忧闷。《晏子春秋·问上七》:“吴 越 受令,荆楚 惽忧,莫不宾服。”张纯一 校注引 王念孙 曰:“惽者,闷之借字也。”明 张居正《答李石麓相公书》:“今年伯翁与先人,相继永逝,而翁与弟,同抱惽忧,以此言哀,哀可知矣。”
- 12.
皮币释义:⒈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管子·五行》:“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於天下诸侯。”《国语·吴语》:“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⒉汉 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史记·平準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繢,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按,此币发行于 汉武帝 元狩 四年(公元前119年),是一种信用货币。
- 13.
盂安释义:《史记·滑稽列传》:“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於覆盂。”后以“盂安”喻国势太平。
- 14.
礼宾释义:属性词。 按一定的礼仪接待宾客的(多用在外交场合):礼宾服。礼宾司。礼宾用车。
- 15.
耶律雄奴释义:野驴子是“耶律雄奴”,是番名,有称颂四海宾服天下太平的含义。
- 16.
营立释义:⒈建造。 《汉书·礼乐志》:“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乃营立明堂、辟廱。”宋 范仲淹《议攻》:“有心力干事者,营立城寨。”⒉营置。《魏书·高允传》:“恭宗 季年,颇亲近左右,营立田园,以取其利。”
- 17.
金胜释义:⒈祥瑞之物。一种形状似花的天然金首饰。古代以为天下太平时则出现于世。《宋书·符瑞志下》:“金胜,国平盗贼,四夷宾服则出。晋穆帝 永和 元年二月,舂穀 民得金胜一枚,长五寸,状如织胜。”唐 瞿昙悉达《唐开元占经》卷一一四:“金胜者,象人所剜胜而金色,四夷来即出。”⒉一种金箔剪的彩花。唐 戴叔伦《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元 杨维桢《无题效商隐体》诗之一:“公子银瓶分汗酒,佳人金胜翦春花。”清 吴伟业《茧虎》诗:“越 巫辟恶鏤金胜,汉 将擒生画玉臺。”
- 18.
鬼方释义:⒈上古种族名。为 殷 周 西北境强敌。《易·既济》:“高宗 伐 鬼方,三年克之。”《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毛 传:“鬼方,远方也。”朱熹 集传:“鬼方,远夷之国也。”参阅 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易》、王国维《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⒉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文选·扬雄<赵充国颂>》:“遂克西戎,还师于京;鬼方 宾服,罔有不庭。”李善 注:“《世本》注曰:‘鬼方,於 汉 则 先零戎 是也。’”唐 张说《将赴朔方军》诗:“恭凭神武策,远御 鬼方 人。”清 赵翼《苗人》诗:“莫笑 鬼
- 19.
鸿宾释义:鸿归有期,因以“鸿賔”比喻宾服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