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 [zhōng zhōu]
1. 洲中。海中仙岛,借称道士所居。
中洲 引证解释
⒈ 洲中。
引《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王逸 注:“中洲,洲中也。水中可居者曰洲。”
唐 李白 《捣衣篇》:“万里 交河 水北流,愿为双鸟泛中洲。”
清 顾炎武 《金山》诗:“黄旗亘 长江,战鼓出中洲。”
⒉ 海中仙岛,借称道士所居。
引唐 李颀 《送暨道士还玉清观》诗:“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中洲俄已到,至理得而闻。”
中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国释义:东方之国。 上古指 齐、鲁、徐夷 等国。《国语·吴语》:“昔 楚灵王 不君……踰诸 夏 而图东国。”韦昭 注:“东国,徐夷 吴 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 秦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东国以与 齐,而 秦 出 楚怀王 以为和。”张守节 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 注:“东国,谓 鲁 也。”近代多指 中国 以东的 日本、朝鲜 等国。清 王韬《<三岛中洲文集>序》:“东国於二十年间维新建治,政令一更。”清 王士禛《
- 2.
捐玦释义:捐弃玉玦。喻出会相爱者未遇因失望而捐弃信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 江 中,遗余佩兮 醴 浦。”南朝 齐 谢朓《七夕赋》:“軾帝车而捐玦,凌天津而上翔。”南朝 梁 沉约《湘夫人》诗:“捐玦置 澧 浦,解珮寄中洲。”
- 3.
撚支释义:香草名。 一说木名。《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搴薜荔於山野兮,采捻支於中洲。”王逸 注:“捻支,香草也……支,一作‘枝’。”洪兴祖 补注:“捻,音烟。相如 赋云:‘枇杷橪柿。’其字从木。郭璞 云:橪支,木也。”
- 4.
注辇释义:古国名。故地在今 印度 科罗曼德耳 海岸。宋 大中祥符 八年曾遣使来 中国 通好。自十一世纪前期至十五世纪前期,同 中国 保持悠久的友好关系。宋 欧阳修《答圣俞白鹦鹉杂言》诗:“海中洲岛穷人迹,来市 广州 纔八国。其间 注輦 来最稀,此鸟何年随海舶?”参阅《宋史·外国传五·注辇》。
- 5.
烜洲释义:古代传说中的海中洲名。
- 6.
玄渚释义:⒈深池。⒉水中洲渚。
- 7.
繙经释义:犹读经。 清 徐增《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清 唐孙华《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繙经梵夹字,爇鼎水沉烟。”
- 8.
翻经释义:⒈指翻译佛经。隋 杜宝《大业杂记》:“门南 洛水 有 翊津桥,通翻经道场。”唐 温庭筠《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诗:“客儿 自有翻经处,江上秋来蕙草荒。”按,客儿,谢灵运 小字。⒉繙經:犹读经。清 徐增《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清 唐孙华《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恭赋四十韵》:“繙经梵夹字,爇鼎水沉烟。”⒊台名。在今 江西省 临川市。南朝 宋 谢灵运 为 临川 内史,于府治南 宝应寺 翻《涅槃经》,因凿池为台,植白莲池中,名其台曰 翻经台。唐 颜真卿 有《抚州宝应寺翻经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