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鼓司 鼓司的意思

鼓司

简体鼓司
繁体
拼音gǔ sī
注音ㄍㄨˇ ㄙ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ǔ,(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例句】: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组词】:耳鼓。石鼓。(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组词】:鼓吹。鼓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组词】: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5) 高起,凸出。【组词】:鼓包。鼓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sī,(1) 主管,操作。【组词】: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司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司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司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组词】:人事司。(3) 视察。【例句】:司日月之长短。(4) 姓。

基本含义

指在表演或演唱过程中担任鼓手或打击乐手的人。

鼓司的意思

鼓司 [gǔ sī]

1. 宋代官署名。掌臣民章奏。

鼓司 引证解释

⒈ 宋 代官署名。掌臣民章奏。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太宗皇帝 淳化 三年五月辛亥,詔置理检司,以 钱若水 领之。其后改曰登闻院,又置鼓於禁门外,以达下情,名曰鼓司

真宗 景德 四年五月戊申,詔改鼓司为登闻鼓院。”


鼓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王留释义:元 明 杂剧中泛用的人物名称,犹“张三”、“李四”,一般属于插科打诨角色。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一折:“王留他情性狠,伴哥他实是村。”元 范康《竹叶舟》第四折:“看王留撇会科,听沙三嘲会歌。”明 沉自徵《簪花髻》:“引得那王留儿足力力紧地随,逗得那胖姑儿气吁吁声喘息。”清 毛奇龄《西河诗话》卷六:“明 玉熙宫 承应有御前王留子杂剧。王留,见 元 曲,是善撒科,所云打牙諢匹者。或曰,天启 六年有鐘鼓司僉书 王朝进 绰号 王瘤子,善抹脸詼谐,如旧时优伶然。尝在御前打匹 魏 监,以为笑乐。留子 即 瘤子。”
    • 2.
      直更释义:夜里值班打更。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鏐(钱鏐)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时弹铜丸於楼墙之外,以警直更者。”清 昭槤《啸亭杂录·銮仪卫》:“鐘鼓司司譙漏,城北鐘鼓楼,每夕委官及校尉直更。”
    • 3.
      蒲辇释义:金 代军队中的一种职称。《金史·陈规传》:“今之军法,每二十五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一千户,谋克之下有蒲輦一人、旗鼓司火头五人,其任战者纔十有八人而已。”《金史·选举志二》:“武卫军,大定 十七年定制,其猛安曰都将,谋克曰中尉,蒲輦曰队正。”《金史·高松传》:“﹝ 高松 ﹞年十九,从军为蒲輦,有力善战。”
    • 4.
      青攒释义:束发紫金冠。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鐘鼓司﹞凡圣驾朝圣母回,及万寿圣节,冬至年节,陞殿回宫,皆穿有补红帖里,头戴青攒,顶缀五色绒,在圣驾前作乐。”
    • 5.
      鼓司释义:宋 代官署名。 掌臣民章奏。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太宗皇帝 淳化 三年五月辛亥,詔置理检司,以 钱若水 领之。其后改曰登闻院,又置鼓於禁门外,以达下情,名曰鼓司。真宗 景德 四年五月戊申,詔改鼓司为登闻鼓院。”

鼓司(gu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鼓司是什么意思 鼓司读音 怎么读 鼓司,拼音是gǔ sī,鼓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鼓司造句子